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春

标题包含
感春
看花泪尽知春尽,魂断看花秪恨春。 名位未沾身欲老,诗书宁救眼前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戎昱,字不详,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籍贯等具体信息均已失传,但据史书记载,他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宗年间(756-805),主要活动在长安一带。 戎昱擅长五言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表现戍边将士的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看到花朵凋零,泪满襟怀,才感知春天即将逝去;因花而断肠,只遗憾春天的短暂。一生未获得名声地位,时光已逝,青春不再;尽管有诗书的涵养,却难以改变眼前的贫困状况。
去完善
释义
《感春》: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1. 戎昱:唐朝文人,字不详,荆州(今湖北江陵)人。官至尚书郎。以善写乐府诗而著名。 2. 看花:观赏花朵,这里指的是欣赏春天的景色。 3. 泪尽:形容泪水流尽,极言悲伤之情。 4. 知春尽:知道春天即将离去。 5. 魂断:极度悲痛。 6. 看花秪恨春:观看春天的花儿却只恨春天的离去。“秖”同“只”。 7. 名位:指官职地位。 8. 未沾:没有获得。 9. 身欲老:感觉自己快要衰老了。 10. 诗书宁救眼前贫:诗书无法拯救眼前的贫困生活。"宁"表示否定,意为不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感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在春天来临之际对生活的感慨。首句“看花泪尽知春尽”描绘了诗人面对花朵凋谢的伤感,以泪水象征春天的离去,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的无奈和对生命的哀叹。而“魂断看花秖恨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这种情感,表现出他在春去之时深深的惋惜和悲痛。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提到自己的身份地位尚未得到提升,而年华却已逝去;同时他亦感叹,纵使有诗书陪伴,也无法改变眼前的贫困。这充分展现了诗人身处困境时的无奈与哀伤。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自我剖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性的敏锐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春》是唐朝诗人戎昱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德宗时期(780-805年)。 在这段时间里,戎昱经历了一些重要的人生际遇。他曾历任官员,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远离家乡和亲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戎昱对春天的感慨更深。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他来说,却触发了思乡之情和对现实的不满。因此,他借这首《感春》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感伤。 此外,这一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阶段。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仍然突出。戎昱作为一位关心民瘼的诗人,深感时局的不易,这也成为他创作《感春》的重要时代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