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阁禅院
初来罗浮山,万变骇林壑。
更作招提游,佳处在中阁。
忽然天地间,一纵千里目。
未论云顶上,此景占仍独。
近闻泉涓涓,青眺山簇簇。
簷压乔松低,槛有余霞落。
长风东南来,皓月襟袖薄。
境静僧幽闲,意远味淡泊。
抱琴归去来,禅榻寄一宿。
白云依古山,青霄起孤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初次来到罗浮山时,万般景象让人震撼。
走进寺庙游览,最佳风景在阁楼之中。
突然之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眼前展开。
无需谈论山顶上的风光,这里的景色已然独具特色。
最近听泉水潺潺,放眼望去都是层层叠叠的山峦。
屋檐下松枝低垂,栏杆旁晚霞如诗。
东南风吹过长空,明月照亮衣袖。
环境静谧,僧侣们悠闲自在,意境深远,滋味淡泊。
抱着古琴归来,暂借禅榻休憩一夜。
白云依恋古老的山峰,青天升起一只孤独的仙鹤。
去完善
释义
1.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东江之滨,为粤中四大名山之一。
2. 招提:佛家语,佛教寺庙的通称。此处指中阁禅院。
3. 中阁:本指楼阁之中,这里借指罗浮山中阁禅院。
4. 云顶:指山的最高处,此处形容地势高耸入云。
5. 青眺:眺望远处绿色景色。
6. 簷压乔松低:形容楼阁檐下松树参天。
7. 槛有余霞落:描述夕阳斜照时,霞光映在栏杆上的景象。
8. 皓月襟袖薄:明月当空时,风清凉,使得衣袂随风而动。
9. 禅榻:僧人休息的地方。
10. 白云依古山:比喻隐逸山林的生活。
11. 青霄起孤鹤:青天之上孤鹤翱翔,寓意孤高不凡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游览中阁禅院的所见所感。诗人以“初来罗浮山”开篇,点明此次出游的地点。接下来,他用“万变骇林壑”来形容罗浮山的自然景观之丰富多样,令人惊叹不已。在诗人的眼中,中阁禅院是罗浮山的一处最佳景点,可谓“佳处在中阁”。在这里,诗人有“一纵千里目”之感,他眺望远方,仿佛能跨越千山万水,领略到无限风光。诗人还通过描述“未论云顶上,此景占仍独”来说明,中阁禅院的景致即使在云雾缭绕的山巅之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通过“近闻泉涓涓,青眺山簇簇”描绘出了中阁禅院的周边环境,泉水潺潺流淌,青山叠翠环绕。他站在屋檐下,看着松树耸立,感受到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温暖;他在栏杆旁,欣赏着晚霞的绚烂。此时,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宛如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他感受到了“长风东南来,皓月襟袖薄”的自然魅力,体会到了“境静僧幽闲,意远味淡泊”的禅意境界。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中阁禅院的留恋之情,他希望能怀抱古琴,在此借宿一晚。此时的他,仿佛看到了“白云依古山,青霄起孤鹤”的美好景象,内心充满了宁静与满足。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中阁禅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阁禅院》是唐朝诗人留元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禅院中的宁静景致和僧人的禅修生活。
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朝时期,具体年代不详。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蓬勃发展,禅宗更是成为一支重要的佛教流派。
人生际遇:关于留元崇的生平和事迹,史书上的记载较为有限。我们知道他是一位文人墨客,擅长写诗作画。他与当时的文人名士交情甚好,可能因此而结缘禅宗。他对禅宗的领悟和对生活的热爱,都反映在这首诗中。
时代背景:唐朝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禅宗成为了中国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禅宗强调内心的顿悟和禅定修行,这与诗人在诗中传达的思想相契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