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将军
三十悬钩事圣朝,功名常爱霍嫖姚。
锦衣香重花垂足,玉带光寒雪遶腰。
秣马暖思秦地草,弦弓秋忆雁门雕。
清时闲却英雄兴,醉听笙歌掷酒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一个英勇的士兵在三十岁时已经有过多次功勋,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事业中,像西汉时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样受人们敬爱。他的华贵锦衣如同盛开的花朵,装饰着满身的荣誉;镶嵌着宝石的腰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映衬出冰雪般纯净的品质。
他在战时尽心尽力地喂饱战马,思念那秦地的原野;而在和平时期,他会以冷静的目光审视自己的弓箭,回忆起那些曾经的胜利与荣誉。然而,在这国泰民安的时代,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只能放下武器,醉心于聆听美妙的音乐,纵情地享受生活,似乎把自己的豪情壮志都寄托在了酒杯之中。
去完善
释义
《赠刘将军》是唐代诗人王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注释:
1. 三十悬钩:指刘将军在三十岁时立下赫赫战功,“悬钩”在这里喻指战争。
2. 圣朝:指当时唐王朝,表达对唐朝的敬意。
3. 功名:功业名声,这里指刘将军的战功。
4. 霍嫖姚:西汉名将霍去病,此处用来赞美刘将军英勇善战。
5. 锦衣:华美的衣服,这里指刘将军的盔甲。
6. 香重花垂足:形容盔甲上的装饰厚重华美。
7. 玉带:用玉镶嵌的腰带,这里借指刘将军腰间的装备。
8. 光寒雪遶腰:形容玉带的寒冷光泽与刘将军腰间装备相映生辉。
9. 秣马:给马匹喂食,准备战斗。
10. 暖思秦地草:想到秦地的草可以让马匹恢复体力,产生温暖的感觉。
11. 弦弓:拉弓,准备战斗。
12. 秋忆雁门雕:秋天时节,回忆起曾经在雁门关战斗的场景。
13. 清时:太平盛世。
14. 闲却:闲置不用。
15. 英雄兴:英雄豪杰的壮志。
16. 笙歌:演奏笙歌的音乐表演。
17. 酒瓢:饮酒用的工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赠刘将军》,其主题为赞扬和安慰英勇善战的武将刘将军。首句“三十悬钩事圣朝”,意思是说刘将军在三十岁的年纪就登上了军事领导岗位,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忠诚的品德。接下来的“功名常爱霍嫖姚”则是对刘将军功绩的赞美,将他与古代著名武将霍去病相提并论,彰显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接下来两句“锦衣香重花垂足,玉带光寒雪遶腰”则是描绘了刘将军仪表堂堂、威风凛凛的形象。他用华丽而威严的服饰彰显了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同时也体现出了他在战争中的赫赫战功。
紧接着,诗人用“秣马暖思秦地草,弦弓秋忆雁门雕”两句,展现出刘将军作为统帅的风采,寓情于景,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军事上的智慧与谋略。这句诗既暗示了刘将军治国安邦的雄心壮志,又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清时闲却英雄兴,醉听笙歌掷酒瓢”作为结束,为刘将军送上的祝福。这表明,虽然战争暂时停歇,但刘将军并未因闲适的生活消磨掉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反,他享受这种闲暇的时光,尽情地投身于音乐歌舞之中,展现了一位军人的豪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刘将军形象以及军事生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功勋卓著和英勇果敢的赞美之情,并寄予了对刘将军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赠刘将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操所作,具体创作年代无法详考。但在隋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以隋炀帝为代表的统治者荒淫无道、穷兵黩武,导致人民起义频繁。王操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
此时,作者王操身为文人士子,目睹了生灵涂炭的惨状,对国家的治理深感忧虑。他虽没有直接参加当时的战争,但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关切和对百姓的同情。在诗歌里,他赞美英勇善战的刘将军,期盼他能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而在这个时期,隋唐交替之际,历史的发展也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点。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政,诸如李渊、李世民等英勇之士正为创建一个崭新的唐朝而努力。这首《赠刘将军》既是对那个时代英勇将领的歌颂,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