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无定河边路,风高雪洒春。
沙平宽似海,雕远立如人。
绝域居中土,多年息战尘。
边城吹暮角,久客自悲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无定河边的路上,春天的风雪交加。沙地平坦宽广,仿佛一片大海,远处的雕刻像人一样站立。这片遥远的土地位于中央地带,多年以来战火不再。然而在这边境城市,夜幕降临时的号角声,让长久居于此地的我心生悲伤。
去完善
释义
1. 无定河:河名,位于今陕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交界处,因河水泛滥不定而得名。
2. 雕:指猛禽,这里可能指的是鹰或鹫等飞行鸟类。
3. 绝域:极其边远的地方。
4. 中土:即中原地区,这里泛指中国广大的地域范围。
5. 边城:边疆城市。
6. 暮角:夜晚的号角声,多用于报时或警戒。
去完善
赏析
《塞上》是唐朝诗人王操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作者在塞外边城的所见所闻。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边疆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无定河边路,风高雪洒春”,描述了在无定河边的道路上,风吹着雪花飘洒的春天景象。这里的风雪交加,暗示了塞外的严寒气候。
颔联“沙平宽似海,雕远立如人”,形容了平坦宽阔的沙漠,远处的山峰犹如站立的人。这两句诗表现了塞外边疆辽阔壮丽的自然景观。
颈联“绝域居中土,多年息战尘”,表达了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经过了多年的战争,终于迎来了和平的岁月。这里的中土指中原地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尾联“边城吹暮角,久客自悲辛”,描述了边城的傍晚,悠扬的号角声回荡在空中。长期在外奔波的诗人,听到这号角声,不禁感到悲伤与艰辛。这里的“悲辛”既是诗人自己的情感表达,也象征着边疆戍边的将士们思念家乡的心情。
总之,《塞上》这首诗歌通过对塞外风光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外族侵略的忧虑。同时,诗人以细腻的情感,传达了戍边将士们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上》是唐代诗人王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边疆戍楼和烽火台上的戍边将士在荒凉寒冷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守与忠勇,展现了唐王朝雄伟的边防面貌。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王操身处唐朝盛世。公元659年,唐高宗在位期间,唐朝国内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尽管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操对于边境的忧虑和关怀并没有减少。他在诗歌中以"北斗挂城头,南极在祠树"来表现遥远的空间距离,以及战士们守卫国土的辛苦。
诗人以"海畔云中使,关前帐里人"来形容守边将士们的辛劳生活。他们身处恶劣的环境中,抵抗着风沙雨雪等自然环境的挑战。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活安宁。
从总体上看,《塞上》这首诗既反映了唐代繁荣的社会景象,又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