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知己
郡清官舍冷,枕席溅山泉。药气来人外,灯光到鹤边。
梦秦书印斗,思越画渔船。掷笏南归去,波涛路几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小村庄的清新宁静让人心生喜欢,枕着山间泉水入睡倒也凉快。那山涧的药草香气飘进了屋子,连仙鹤也被屋里的灯火吸引过来。梦里看到了篆刻精美的古书,又想到越地的渔民们漂亮的渔船。从官场上辞退还乡,未来的日子将要经历无数的风波险阻。
去完善
释义
1. 郡:唐朝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
2. 官舍:官员的住宅。
3. 枕席:这里指睡觉的地方。
4. 山泉:山间的泉水。
5. 药气:草药的香气。
6. 人外:人迹罕至的地方。
7. 灯光:古时的灯火。
8. 鹤边:古人认为仙鹤是长寿的象征,鹤边即隐逸之处。
9. 梦秦:指秦国,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向往的隐居生活。
10. 书印斗:一种古代的书法艺术,将字体刻画在斗形器皿上。
11. 思越:指越国,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思念的故乡。
12. 画渔船:描绘渔船的画作。
13. 掷笏:古代官员辞职的一种方式,表示放弃官职。
14. 南归去:向南回到家乡。
15. 波涛路几千:形容回家路途遥远,充满艰辛。
去完善
赏析
《送知己》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通过对人物、环境的细致刻画,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在诗中,李洞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元素,如“郡清官舍冷”的官舍,象征着诗人的清高与孤独;“枕席溅山泉”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亲近之感,也寓含着别离的愁绪。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如“药气来人外”的药香,暗示了诗人在朋友离去后的孤独和思念;“灯光到鹤边”则以灯光映衬鹤影,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在夜晚的无尽思念。
至于后半部分,“梦秦书印斗”表达的是诗人渴望与朋友共同书写人生的美好愿景,而“思越画渔船”则暗含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希望彼此能够携手共度人生。最后两句“掷笏南归去,波涛路几千”则是诗人对朋友离去的无奈感叹,通过波涛路几千的夸张手法,强调出离别的无尽感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知己》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乡村送别朋友时的情景。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李洞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李洞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主题多样,但主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在《送知己》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离别时的感慨。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困苦,这使得诗人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然而,李洞并没有直接描绘这些现实问题,而是通过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间接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