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季允用韵各赋两章予亦再赋四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季允用韵各赋两章予亦再赋四首 其三
囊空那复冀赢余,但有巍楼百尺俱。 匣镜频开聊自玩,庭芜不扫欲何图。 少缘多病辞欢伯,长更贪眠谢酪奴。 生世所资能几许,一竿好在石鱼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壁(1085年-1145年),字季章,号雁湖居士,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北宋著名文人李格非的儿子,与李清照是兄妹关系。 李壁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年轻时便已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口袋空空如何期待盈余,唯有高楼矗立。 镜子经常打开自己欣赏,庭院杂草不去清理有何图谋。 因为体弱多病减少交际,长期贪睡拒绝酒友。 此生所需不过如此,一棵竹竿就在石鱼湖旁。
去完善
释义
1. "囊空":囊中羞涩,指没有钱了。这里的"囊"是口袋的意思,"空"表示没有东西。 2. "巍楼":高大的楼房。 3. "匣镜频开":经常打开盒子里的镜子照看自己。这里的"匣"是小盒子的意思,"镜"是指镜子。 4. "庭芜":庭院里的杂草。这里"庭"是庭院,"芜"是杂草。 5. "欲何图":想要做什么呢?这句是问话,询问别人想要做什么。 6. "欢伯":酒的别称,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喝酒。 7. "酪奴":奶酪的别称,这里也是用作动词,意思是吃奶酪。 8. "生世所资":生活在世上所需要的资源。 9. "一竿好在石鱼湖":这是在描绘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湖边钓鱼。"一竿"是钓鱼的工具,"石鱼湖"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用来形容湖泊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的感叹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以“囊空”起句,意指囊中空空,没有多余的财物。紧接着的“巍楼百尺”则描绘了作者所在的住所,虽然破败但仍有其独特之处。 随后,“匣镜频开聊自玩”和“庭芜不扫欲何图”两句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他经常欣赏自己的镜子,并不去打扫庭院,这种闲适、自在的心态与他的贫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诗的下半部分,“少缘多病辞欢伯,长更贪眠谢酪奴”写出了作者因为疾病和身体原因而减少了对欢乐的追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反而选择了贪睡来度过这段时光。 最后,“生世所资能几许,一竿好在石鱼湖”是作者的感慨,他认为人生所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只要有一根钓鱼竿,就可以在石鱼湖上过上幸福的生活。这首诗展示了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季允用韵各赋两章予亦再赋四首 其三》出自南宋诗人李壁(1165-1226)之手。李壁,字巨山,四川人,号竹林居士,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这是南宋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期,虽然仍有外患压力,但国内政治氛围较为宽松。此时,李壁正任翰林学士,学术成果丰硕,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在这个时期完成。 在个人际遇方面,李壁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逐渐崭露头角。成年后入仕,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参与了许多政治活动。他在官场上的成功主要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华,因此深受皇帝的赏识和信任。然而,尽管他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的内心仍然保持着一份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在这一时期的背景下,南宋社会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随着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士人阶层的地位逐渐上升,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个人价值;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战乱和社会动荡,人们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感到忧虑。这种矛盾的心态在李壁的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在这首诗中,李壁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的人生态度的追求。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切。这些情感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