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题起莘家义轩

标题包含
寄题起莘家义轩
贞观盛德后,余庆未渠央。 旧闻闽海家,欲纵燕山芳。 教子嗣先训,开轩翼中堂。 地偏市朝远,几浄书简香。 先生陈太丘,饭糜百忧忘。 弟子真羯胡,不闻触屏僵。 一变豪侠窟,遂成邹鲁乡。 下车里门外,他年看诸郎。 坐上纡素发,诜诜立冠裳。 我诗自可弦,请以侑壶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贞观盛世过后,福气尚未消减。 曾听闻福建有户人家,欲在燕山的芬芳中成长。 教育子女先要训诫,打开窗户以振兴中堂。 地处偏远远离闹市,窗明几净书香四溢。 陈先生就像陈太丘一样,饭饱无忧烦恼。 学生皆是勤奋好学者,而不是那些不闻世事的人。 从一个豪侠窝变成礼仪之邦,转变之大让人惊叹。 逐渐成了诗书礼乐的故乡,内外都为他人的榜样。 车厢里的仪态端庄,未来的成果令人期待。 座位上头发梳理整齐,穿着得体的衣裳。 我的诗句自然动听,用此来祝愿大家饮酒欢歌。
去完善
释义
1.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这里借指唐朝盛世。 2. 余庆:祖上遗留的福泽。 3. 渠央:水流中央,这里比喻事情的中点或巅峰时期。 4. 闽海:福建沿海一带。 5. 燕山:这里代指中原地区。 6. 开轩:开设学堂。 7. 中堂:正堂,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 8. 市朝:城市繁华地段。 9. 几净:桌面干净。 10. 陈太丘:东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教育家陈蕃,曾官至太丘县令。这里以陈太丘来赞美起莘家的道德风尚和教育理念。 11. 饭糜:指饱食无忧的生活。 12. 羯胡:原为古代匈奴族的一支,这里用以形容教子的严厉和认真。 13. 触屏僵:喻指抵触规矩,僵化思想。这里指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们不会犯此类错误。 14. 邹鲁乡:指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邹城和鲁国。这里是用邹鲁之乡来形容起莘家学风的儒雅与纯正。 15. 下车:指官员上任。 16. 里门外:指家乡附近的地方。 17. 他年:日后,将来。 18. 诸郎:指起莘家的子弟们。 19. 坐上:座位上。 20. 纡素发:形容白发苍苍的样子。 21. 诜诜:众多的样子。 22. 冠裳:冠冕,礼服,这里用来形容学子们整齐的穿着和仪表。 23. 我诗自可弦:指这首诗可以作为弦歌吟唱。 24. 侑壶觞:指助兴的歌舞。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家庭教育和品德修养的诗词。诗人通过描绘起莘家的美好场景和对子孙的期望,表达了对优良家风传承的热切关注。首先,诗人强调家族的传统美德在贞观盛世后的影响依然深远。接着描述了起莘家的教育环境和氛围:远离尘嚣、整洁有序的书房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先生的品德像陈太丘那样淳朴高洁,而弟子的勤奋专注则宛如虔诚的信徒。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的期望:转变不良习气,向高尚品德靠拢,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此外,诗人还勾勒出了起莘家美好的未来:家风醇厚、人才辈出,使其成为了一片祥和之土。最后,诗人以自己创作的诗歌为衬托,表示对起莘家的敬慕和祝愿。这首诗词从侧面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期待,以及对于文化传承的理解和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起莘家义轩》是南宋诗人朱松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庆元年间(1195-1197年)。 在这个时期,朱松正遭受着政治迫害和人生失意的困扰。他在朝为官时,因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被贬为福建延平府判官。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世态炎凉,对现实社会充满了不满和忧虑。 同时,这个时期的南宋正处于金、宋对峙的历史背景下。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虽然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但政治腐败严重,军事防御薄弱。这使得朱松更加关注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活疾苦。 在《寄题起莘家义轩》这首诗中,朱松通过对朋友家义轩的赞美,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格追求。他希望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