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六日秀青亭初成与客同集
亭成胜日好风光,佳客携将共一觞。
苍壁插空千古色,高松荫堤三伏凉。
网鱼缕脍寒水玉,剥莲煮鼎甘露浆。
便觉故园浑在眼,祇应漓水似潇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亭子建成的那天阳光正好,风景优美,众多好友一同前来庆祝。青石墙壁耸立入云,古老而充满历史的气息,高高的松树在炎炎夏日带来一丝凉爽。人们用鱼网捕捉鱼儿,现场加工成美食,莲子被剥开,煮沸后犹如甘露一般美味可口。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仿佛看到了故乡的一切,这里的山水似乎与湖南、广西的风景相似。
去完善
释义
1. 亭成胜日:指亭子建成的好日子。
2. 佳客:优秀的客人。
3. 携将:一同携带。
4. 一觞:一同喝酒。
5. 苍壁插空:苍翠的山壁插入天空,形容山壁之高。
6. 三伏: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7. 缕脍:切成细丝的鱼片。
8. 寒水玉:形容鱼肉的质地洁白如玉。
9. 剥莲:剥开莲花。
10. 煮鼎:在锅里煮。
11. 甘露浆:甘甜的露水。
12. 故园:故乡。
13. 浑在眼:感觉就在眼前。
14. 祇应:只应该。
15. 漓水:广西漓江,此处指代家乡。
16. 潇湘:湖南省境内的湘江和潇水,这里也是借指家乡。
去完善
赏析
《六月二十六日秀青亭初成与客同集》是一首描绘夏日初成的亭子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亭子的落成、佳客的邀请、苍壁的色彩、高松的阴凉、鱼类的鲜美以及故园的对比等元素,展现了当时宴会的欢快氛围和桂林美景。
首先,诗人描述了亭子落成的日子,这天阳光正好,景色宜人,很适合举行宴会。接着,诗人提到了佳客的到来,他们一起举杯庆祝亭子的建成。这里的“共一觞”体现了宾主之间融洽的气氛。
然后,诗人以“苍壁插空千古色”来形容亭子周围的环境。苍壁的颜色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感受到古色的韵味。而高松则带来了夏日的阴凉,给人们带来了一丝舒适的感觉。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宴会上的菜品来展现当时的生活场景。“网鱼缕脍寒水玉”是形容用冷水鱼制作的鱼片,口感鲜美。而“剥莲煮鼎甘露浆”则是比喻用新鲜莲子熬制的汤,味道甘甜如甘露。这些美食都为宴会增色不少。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故乡的风景,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他感到故园的风光仿佛就在眼前,而桂林的水似乎就像故乡的小河一样美丽。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赞美了桂林的美丽景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六月二十六日秀青亭初成与客同集》是南宋诗人张栻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欢聚一堂的场景。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年间(约公元1191年),这是张栻人生的晚年时期,他在这一阶段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影响力。
在绍熙年间,南宋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繁荣。张栻作为著名的文人官员,在这一时期积极参与朝政和文学活动,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新建的秀青亭聚会,交流心得,切磋文墨。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热爱生活和珍视友情的情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