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赵师秀
游宦归来隔几春,清羸还是旧时身。
养成心性方能静,化得妻儿不说贫。
竹长新阴深似洞,梅添怪相老于人。
亦知曾见高人了,近作文章气力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游学归来的日子已过数年,瘦弱如昔的身形依旧。
在修身养性中逐渐平静,家中妻儿已不再抱怨贫穷。
竹林渐渐变得茂密如同洞穴,梅花依然神奇地傲霜斗雪。
深知已见到高人,近来创作的文气韵充盈。
去完善
释义
1. 游宦:做官或在外任职。
2. 隔几春:经过几个春天。
3. 清羸:形容瘦弱的样子。
4. 心性:性格、性情。
5. 说贫:抱怨贫穷。
6. 梅添怪相老于人:梅花增添了一种让人惊讶的老态。
7. 高人:德行高尚的人。
8. 气力匀:气质平和。
去完善
赏析
《赠赵师秀》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赵师秀重逢的诗歌。在诗中,诗人描述了归来的赵师秀虽然清瘦,却依旧保持着昔日的高雅气质。诗人认为只有在心性修养上有所成就,才能做到处贫而无怨,即使家庭生活困窘,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同时,诗人还描绘了赵师秀的居住环境,那里竹林幽深,梅花繁茂,显示出一种古朴而自然的美感。最后,诗人提到自己也了解到赵师秀近年来在高人指点下,文采飞扬,更显得才情出众。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与赵师秀深厚的友情,又体现了诗人对赵师秀生活态度和才情的敬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赵师秀》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徐玑之手,创作于公元1186年。在这一年里,徐玑与赵师秀相交颇深,二人皆为当时的文人雅士。在创作此诗时,徐玑刚结束一段游历,对人生的感慨颇为丰富。
这一时期,正值南宋末年,金人入侵、民族矛盾尖锐。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但壮志难酬。在这样的背景下,徐玑以诗句寄托自己的情怀,通过赞誉赵师秀的高洁品质,表达了他们共同的人文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