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岳

标题包含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缘分1861
去完善

译文
我一定要登上那最高的山巅,俯瞰群山,那时所有的山峦都会显得渺小无比。
缘分1861
去完善
释义
曾云:层云;决眦:睁大眼睛,形容极目远眺的样子。
缘分1861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问句起笔,引人遐想,随即描绘出泰山雄伟壮阔的景象。诗人先从宏观角度描写泰山的延绵无尽,再聚焦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阴阳分明、云雾缭绕。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攀登绝顶的豪情壮志。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既展现了泰山的巍峨气势,又寄寓了诗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堪称咏山诗中的千古绝唱。
缘分1861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创作的诗歌。此时正值大唐盛世的鼎盛时期,但朝政逐渐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然而,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杜甫在欣赏壮丽的山水的同时,也对国家的忧虑感到无法释怀。 在这段时间里,杜甫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虽出身于世家,但因朝政腐败而未能得到重用,只能四处漂泊。他曾游历长安、洛阳、山东等地,亲眼目睹了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天宝年间,唐朝的国力虽然强盛,但已呈现出衰败的迹象。皇权日益衰弱,宦官、权臣趁机篡夺权力,百姓疾苦重重。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杜甫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因此,他在《望岳》中表达了渴望登上顶峰、俯瞰众生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之情。
缘分1861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