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好的,请稍等片刻。
春雨了解节气时宜,在春季适逢滋润大地。
伴着微风,悄无声息地降临夜幕之中,滋养万物如细雨润无声。
野外小径和云层都沉浸在黑暗中,唯有江船灯火明亮。
待天亮,可看见湿漉漉的花朵簇拥着,让锦官城一片繁花似锦。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知时节:懂得春天的季节特点。
2. 当春:春天来了。
3. 发生:植物开始生长。
4. 随风:随着和风。
5. 潜:悄悄地。
6. 润物:滋润万物。
7.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8. 云俱黑:天空的云层都是黑的。
9. 江船:江边的船只。
10. 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亮的。
11. 晓:早晨。
12. 红湿处:指花瓣被雨水打湿的地方。
13. 花重:花朵因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14. 锦官城:四川省成都市的古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春天夜晚降雨的美景。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诗人以“好雨”赞美春雨适时而至,润泽万物,为春天的到来增添了生机。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则进一步表现了春雨轻柔、静谧的特点,它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给人以温馨的舒适感。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展示了夜间雨的情景:四周的景物都融入黑暗之中,唯有江边船只上的灯火在雨中闪烁,给这静谧的雨夜带来了一丝暖意。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则以明媚的景象预示了明天的朝阳,雨水沾湿了花朵,使得它们更加鲜艳夺目,整个锦官城仿佛都被鲜花装点得如诗如画。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现了杜甫对于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夜喜雨》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天宝年间创作的一首诗。那时正值安史之乱前夕,唐朝政治日益腐化,社会矛盾日渐加剧,民生疾苦颇多。在这个特殊时期,杜甫为了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曾积极出仕为官,却因性格耿直、不善权谋而屡次受挫。
这首诗创作于春雨连绵的时节,诗中以自然景物为比喻,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生活困苦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忧虑。从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感受到杜甫对于春雨滋润大地的细致观察和关心民间疾苦的人文情怀。
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崇高人格和高尚品质,他不仅关注眼前的民生问题,还以广阔的历史视野来思考国家民族的命运,展现出一个伟大诗人的远见卓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