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 其二
枝枝方直绿参参,林叶疏红始见心。
却恐当时恶圆佞,结根遥向楚云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树枝呈笔直形状,绿色茂密繁盛,树木稀疏且叶片呈现出渐变的红色,这使得我们可以窥见其内心。然而,恐怕那时人们厌恶圆滑与巧言令色,所以它选择了远离尘世,扎根于遥远的山林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方竹 其二》注释如下:
1. 方竹:一种竹子,叶子为四方形。此处指代诗人所见的竹子景象。
2. 其二:这首诗是《方竹》诗的第二首,可能还有其他首。
3. 参参:植物繁茂的样子。
4. 林叶疏红:竹林中稀疏的红色叶子。
5. 始见心:开始显露竹叶的本色。
6. 却恐:担心。
7. 恶圆佞:厌恶圆滑奸佞的人。
8. 结根遥向楚云深:这里的竹子扎根于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楚云深,形容遥远的楚国之地,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境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描绘了它的挺拔和正直,表达了诗人对方直品质的赞美和对虚伪的厌恶。首句“枝枝方直绿参参”展现了竹子的形象,强调其绿色的生机与方直的特征;第二句“林叶疏红始见心”中,“林叶疏红”强调了竹叶的形状与颜色,表现出一种古朴、清新的感觉,同时,这句诗也暗含了竹子中心无私、一心向上的精神品质;第三句“却恐当时恶圆佞”则表现了诗人对那些表面圆融而内心奸诈的人的鄙视与憎恶,体现出诗人对正直品德的强烈追求;最后一句“结根遥向楚云深”则进一步点明诗人向往的是那种远离尘世纷扰、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巧妙地传递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与政治立场,显现出深沉而又意味深长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方竹 其二》是北宋诗人张咏的一首描绘竹子品格的诗篇。据史书记载,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5年,正值张咏晚年时期。此时的北宋初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诗的创作期间,张咏正担任地方官员,勤政为民,关注民生。他主张廉政务实,强调“为国爱民”的从政理念,这与《方竹 其二》中的竹子品质有着深刻的联系。诗人通过赞美方竹的刚直坚韧和清雅脱俗,传达了自身高尚的品格追求和对国家社会的美好期望。
此外,当时文人墨客多喜爱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内心情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张咏在这首诗中以方竹为载体,一方面寄寓了自己洁身自好、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北宋初期的审美风尚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