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羑里庙

标题包含
羑里庙
羑河依旧羑城空,十亩颓基象四墉。 重易待更三圣备,诸侯那得七年从。 斯文未丧今犹在,遗像虽存祭不供。 尚有神灵能济旱,往来拜谒日憧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皓(1088年-1155年),字光弼,江西乐平人,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 他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历任州县官,后入朝为太学博士。金兵南侵时,他奉命出使金国,被扣留长达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羑河水依然流淌,羑城的遗址却已空空如也。这十亩大的地方,只留下了四堵墙。易经的重修,需要等待三位圣人准备完成,否则诸侯们无法跟随七年。至今,这种文化还没有完全消失;虽然遗留下来的画像已经不再接受祭祀,但仍然有些神灵能够对抗干旱,因此每天仍有许多人前来朝拜。
去完善
释义
1. 羑河:水名,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相传周文王曾在此地观察河水变化而悟出《周易》。 2. 羑城:指古时的羑里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是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的地方,周文王在此创造了《周易》。 3. 十亩颓基:形容羑里城的遗址范围。 4. 四墉:即城墙的四壁。 5. 重易:指《周易》中的“易经”部分,共有六十四卦。 6. 三圣:指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他们分别代表《周易》的起源、发展和传授过程。 7. 诸侯那得七年从:描述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的情景。 8. 斯文未丧:指古代的文化传统并未完全消失。 9. 遗像:指周文王的雕像或画像。 10. 祭不供:表示对周文王的祭祀并未得到充分的供应。 11. 神灵能济旱:形容民间信仰中认为周文王的神灵能够帮助缓解干旱。 12. 拜谒:指向神明祈祷求雨的过程。 13. 日憧憧:形容每日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
去完善
赏析
《羑里庙》是宋代诗人洪皓为纪念孔子而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羑河、羑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诗人以“重易待更三圣备,诸侯那得七年从”表达出对孔子的尊重与推崇,认为他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羑里庙》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洪皓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创作的五言律诗。在创作这首诗时,洪皓已被金国囚禁多年。他因为坚决反对和议而被遣送北方,流寓冷山十八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始终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立志报效国家。 在那个时期,南宋与金国的局势十分紧张。金国强势侵略中原,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赵构即位为宋高宗,对金国采取妥协求和政策。然而,洪皓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坚定地认为投降政策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主张坚决抵抗外敌入侵。因此,他被视为反对和议的坚定代表人物。 在这首诗中,洪皓通过对商朝纣王囚禁周文王的历史故事的描绘,表达了他身处逆境却依然坚守信念的决心。他以周文王为榜样,坚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南宋人民普遍期望抗击金兵、恢复故土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