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遇雨
溪风飒飒雨霏霏,秋满苹汀独步归。
丹噀园林棠叶老,锦缠篱落豆花肥。
眼前风景依然在,个里光阴得者稀。
忆著岁寒云壑上,山禽对雨傍人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溪边风吹过,秋雨绵绵不断,秋天充满了小岛,独自漫步回家。
园林里的海棠树叶红透了,紧紧地缠绕在篱笆上的藤蔓与豆花相映成趣,显得格外饱满。
眼前的景色依旧美丽如昔,但是这样的时光却是难得的。
回想起在那寒冷的季节里,站在云雾弥漫的山谷中,看着山中的鸟儿在雨中伴随着人们飞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钱时:宋朝诗人,生卒年不详。
2. 溪南:溪水流经的地方,这里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3. 飒飒:形容风声。
4. 霏霏:雨雪纷纷的样子。
5. 满苹汀:遍布着苹果树的河边沙洲。苹,苹果树;汀,河边的沙洲。
6. 独步归:独自散步回家。
7. 丹噀园林:喷洒过红色颜料的园林。丹噀,红色的颜料;园林,种植树木花草的场地。
8. 棠叶老:棠树叶子已经变老。棠,海棠树。
9. 锦缠篱落:用锦绣装饰的篱笆。锦,锦绣;缠,缠绕;篱落,篱笆。
10. 豆花肥:豆花饱满。豆花,豆类植物的花。
11. 个里:这个时期,这里。
12. 得者稀:能够享受到这样美景的人很少。
13. 忆著:回忆起来。
14. 岁寒云壑上:寒冷的冬天,站在云雾环绕的山谷之上。岁寒,冬天的寒冷;云壑,云雾笼罩的山谷。
15. 山禽对雨傍人飞:山间的鸟儿在雨中靠近人飞翔。山禽,山间生活的鸟类;对雨,面对雨水;傍人飞,靠近人群飞翔。
去完善
赏析
《溪南遇雨》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溪南遇雨时所见的秋天景色,通过描绘风、雨、果实等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首联“溪风飒飒雨霏霏,秋满苹汀独步归”,描述了溪南的风吹动着秋雨,满地都是飘落的树叶。诗人独自漫步在秋天的景色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变迁。
颔联“丹噀园林棠叶老,锦缠篱落豆花肥”,进一步展示了秋天的丰收景象。红色的棠叶挂在枝头,仿佛是园林中的朱砂痣;篱笆上缠绕着绿色的豆藤,结出的豆花如同锦缎一般丰满而美丽。
颈联“眼前风景依然在,个里光阴得者稀”,则是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慨。虽然眼前的风景依然如故,但能够欣赏到这美景的时光却是越来越少了。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生命的反思。
尾联“忆著岁寒云壑上,山禽对雨傍人飞”,则是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回忆起寒冬时节,在山间的云壑之上,山鸟对着秋雨飞翔的场景。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南遇雨》是南宋诗人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溪南遇到的一场大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大约作于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1279年间。这个时期正值宋朝的南渡时期,北方沦陷,南宋偏安江南,政局动荡不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钱时(1129年-1208年),字子是,号水城居士,浙江临安人。他是一位儒家学者,曾任国子监学正,后辞官回乡,专注于学问和教育。在他的晚年,他开始了文学创作,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溪南遇雨这一事件发生时,钱时已经是一位年迈的学者,他在乡间闲游,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儒家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仍然是社会的主导思想。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社会的关切之情。钱时的这首诗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点,他以一种宁静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体现了儒家的乐观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