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上巳日赐宴二首 其二
纪元新历布,修禊暮春初。
恺乐传恩斝,荣光动拜裾。
宸章争日丽,圣泽与阳舒。
欲识天临远,殊方属象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公元新时代开始,我们正值春天的傍晚进行洗涤。欢快的音乐传递着恩情,荣光如同披肩般在人们身上闪耀。皇上的华章犹如阳光照耀大地,圣人的恩泽如阳光明媚普照。想要了解天上的奥秘,我们需要那些擅长不同语言的人来翻译传达。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的首联“纪元新历布,修禊暮春初”中:
纪元新历: 新历,即新的年号。这里指皇帝在位时的年号。
修禊: 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三日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以驱邪祈福。
颔联“恺乐传恩斝,荣光动拜裾”中:
恺乐: 愉快的音乐,代表皇恩浩荡。
恩斝: 帝王赐酒的器具。
荣光: 皇帝的荣耀之光。
拜裾: 恭敬地向皇帝表示谢意。
颈联“宸章争日丽,圣泽与阳舒”中:
宸章: 皇帝的诏书或诗歌。
日丽: 日光明亮。
圣泽: 皇帝恩赐的恩惠。
阳舒: 阳光明媚。
尾联“欲识天临远,殊方属象胥”中:
天临: 天子亲临。
殊方: 不同的地方。
象胥: 古代设官以接待四方使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赐予宴席的情景,以初春修禊的风俗作为背景,表现了皇帝的恩惠和对远方来使的关怀。诗人通过对“宸章”“圣泽”的赞美,传达了皇帝圣明的光彩照人。诗歌结尾的“欲识天临远,殊方属象胥”,则暗示了皇帝的威严与权威。整首诗情感丰富,表达细腻,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御制上巳日赐宴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余深所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概括如下:
首先,根据诗题可知,这是一首奉和皇帝的作品,即在皇帝的命令下进行的诗歌创作。奉和是一种御用文学的形式,诗人在其中表达出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这首诗是在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皇帝赐予宴会之际创作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仪式。
其次,关于诗人余深,他是宋代的一位官员,曾担任尚书左仆射、参知政事等要职。在创作这首诗时,他的生活状况相当稳定,仕途顺利。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皇帝恩赐的感激之情。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宋代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科举制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探讨儒家经典,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人文化。这种氛围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