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佑神观观灯从驾
月华迎仗翠舆还,冉冉春光暖破寒。
莲炬浮云星汉远,鼇峰彻夜烛龙盘。
况逢节好民风乐,自是祥多国祚安。
万井讴歌归圣德,年年长拥路旁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照亮了翠色的御车,春天的温暖逐渐驱散寒冷。莲花状的火炬犹如天空中的星星,鳌鱼山峰上的蜡烛仿佛银河般璀璨。在这样的节日里,人们欢歌笑语,国泰民安。所有的百姓都在歌颂皇帝的圣德,期待着未来岁月的长治久安。
去完善
释义
1. 奉和:做诗与别人唱和。御制:皇帝所作的诗文。
2. 佑神观:为祈求神灵保佑的道观。
3. 从驾:跟从皇帝的车驾。
4. 月华:月光。
5. 翠舆:饰有翠羽的车舆,此指皇帝的车子。
6. 春光:春天的阳光。
7. 莲炬:用莲花制成的火炬。
8. 星汉:银河。
9. 鼇峰:像鼇的鱼山。
10. 烛龙:传说中的一种神龙,能照耀黑暗。
11. 节好:节日快乐。
12. 国祚:国家的寿命。
13. 万井:所有的村子。
14. 圣德:皇帝的德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元宵观灯场景的诗歌,诗人在此赞美了皇室的辉煌、国泰民安的生活,以及民间歌舞升平的景象。“月华迎仗翠舆还”描述了元宵夜宫中灯火辉煌的情景,皇家队伍的庄严威严;“莲花炬浮云星汉远”形象地描绘了皇宫里如云的灯火,同时寓含着皇宫的高贵与神秘;“鳌峰彻夜烛龙盘”象征着宫廷中灯火通明,富有生活气息;“万国讴歌归圣德”表达了百姓对皇家的歌颂和敬仰,体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整首诗语言优美,结构严谨,将元宵观灯的场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为北宋政治家、诗人余深所创作的《奉和御制佑神观观灯从驾》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北宋时期。此时正是我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繁荣时期,尤其是书画艺术领域名家辈出,具有很高的成就。
当时的皇帝赵恒爱好文学,时常组织宫廷诗歌活动,于是许多文人墨客纷纷献诗以表现自己的才华。余深作为北宋官员,自然也会参加这样的盛会。他创作的《奉和御制佑神观观灯从驾》一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然而,在这样繁荣的文化盛世背后,也隐藏着时代危机:社会矛盾的激化,民族冲突的加剧,使这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充满了变数和不安定因素。这也使得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多样化、复杂的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