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入洪州西山
寂寂阴溪水漱苔,尘中将得苦吟来。
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静静的阴溪水流过青苔,在这尘世中苦吟诗句来到。
若是东峰的道士询问我,现在的县令已不再姓梅。
去完善
释义
《乱后入洪州西山》注释:
1. 乱后:指战乱之后。
2. 洪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带。
3. 西山:指洪州西边的山脉。
4. 阴溪:幽暗的溪流。
5. 水漱苔:水流冲刷着青苔。
6. 尘中:尘世之中,指人间。
7. 将得:获得,得到。
8. 苦吟:艰苦地创作诗歌。
9. 东峰:西山的东峰。
10. 道士:修炼道教的人。
11. 如相问:如果问起我。
12. 县令:古代一县的行政长官。
13. 而今:现在,目前。
14. 不姓梅:作者姓氏并非梅。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寂寂阴溪水漱苔,尘中将得苦吟来”,以“寂寂阴溪”和“水漱苔”两个画面,勾勒出一个宁静、清幽的环境。而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在纷扰的尘世中寻求清静的心境。同时,“苦吟”一词,揭示了诗人虽历经磨难,但仍保持着对诗词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颔联“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写的是诗人在山中与道士交谈的情境。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已经放下了过去的功名,抛却了姓氏,彻底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寄情山水的旷达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乱后入洪州西山》是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过后进入洪州西山所感受到的荒凉景象和内心的感慨。
这首诗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的战乱时期。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曹松生活在这个时代,对于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本人也曾经亲身经历过战乱的困苦,对战争带给人民的创伤有深切的感受。因此,他在作品中描绘了战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憎恶。
在诗歌创作的时间段内,曹松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直到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年),他才考中进士。然而,这时他已经年近七十,经历了长时间的科举磨难。他的诗歌创作大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