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角簟

标题包含
白角簟
角簟工夫已到头,夏来全占满床秋。 若言保惜归华屋,秪合封题寄列侯。 学卷晓冰长怕绽,解铺寒水不教流。 蒲桃锦是潇湘底,曾得王孙价倍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夏天已经占据了整个床铺,带来了秋天的感觉。如果你希望保持这种美好的状态,那就应该将它分享给那些值得分享的人。这就像一幅画卷,既能让人欣赏到寒冷的冬天,又能让人感受到夏天的温暖。这幅画卷就像是美丽的潇湘图,它的价值足以让那些懂得欣赏它的人付出更多的回报。
去完善
释义
1. 白角簟:一种用白色兽角制作的席子。 2. 已到头:指制作工序已经完成。 3. 满床秋:形容角簟之宽大舒适,仿佛可以带来秋天的凉爽。 4. 保惜:珍爱之意。 5. 华屋:富丽堂皇的居所。 6. 秪合:只应该。 7. 封题:封闭包裹之意。 8. 列侯:汉代对诸侯的称呼。这里指的是赠送的对象。 9. 学卷晓冰:可能是在描述角簟的质地,如冰般光滑。 10. 绽:破裂的意思。 11. 解铺寒水:可能是在描述角簟的颜色,如寒冰般冷艳。 12. 不教流:不让水流过的意思。 13. 蒲桃锦:可能是一种丝绸制品,以葡萄图案为主。 14. 潇湘:湖南省湘江与潇江的并称,常代指湖南地区。 15. 王孙:诸侯王的儿子,这里可能指的是贵族。 16. 倍酬:加倍回报。
去完善
赏析
《白角簟》是一首描绘和赞美角簟的诗。诗人通过对角簟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角簟的特点和价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描述了角簟的制作工艺和品质。角簟是指用牛角制成的凉席,其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精细的加工和打磨。在诗中,诗人以“工夫已到头”来形容角簟的制作工艺已达到极致,表明了角簟的品质之高。此外,诗人还通过“夏来全占满床秋”这一句,表达了角簟的凉爽舒适,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能给人带来秋天的清凉之感。 其次,诗人强调了角簟的价值和地位。他认为,如此珍贵的角簟如果保存在华丽的房屋里,应该只能送给封侯的贵族们。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角簟的高贵品质和普通人的地位,突出了角簟的珍贵和稀有。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角簟并非寻常百姓可以拥有的物品,而是贵族阶层的专享。 再者,诗人还通过对比角簟和其他物品的优缺点,进一步突显了角簟的独特之处。诗人认为,与其他材质相比,角簟的优点在于它不会因为寒冷而破碎,也不会因为炎热而融化。这使得角簟成为夏天必备的清凉之物。此外,诗人还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角簟比作葡萄锦,表达了对角簟品质的赞美和对贵族阶层的尊敬。 总之,《白角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角簟的独特魅力和尊贵地位。诗人通过对角簟的赞美,表达了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对贵族阶层的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角簟》是晚唐诗人曹松的一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此时正值唐朝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曹松的一生也是充满了艰辛,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成功,直到晚年才考上进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白角簟是一种用白色角料制成的席子,象征着诗人的纯洁和高尚品质。诗人通过对白角簟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源于他对自己坎坷命运和时代悲剧的深刻体验。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已经严重衰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统治者却贪图享乐,忽视了人民的苦难。这种现象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深刻的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心,同时也体会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