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陵寒食日郊外闲游
可怜时节足风情,杏子粥香如冷饧。
无奈春风输旧火,遍教人唤作山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可惜这个美好的季节充满了情感,熬制的杏仁粥就像冷却的糖胶一样香甜。但是春风却不能恢复以往的热情,因此大家都叫它山樱。
去完善
释义
1. 钟陵:即今江西南昌市附近的高安县,北宋时期名为钟陵。
2. 寒食日: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日,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与孝道。
3. 风情:指的是春天的美景和风土人情。
4. 杏子粥:一种用杏子做的粥。
5. 冷饧:指凉性的糖稀,这里用来形容杏子粥的香气如同冷饧一样诱人。
6. 无奈:表示惋惜。
7. 春风:泛指春天暖风吹拂。
8. 输旧火:指用旧的火力来烹饪。
9. 山樱:一种花名,此处应该是指花瓣红白色的樱花,常见于江南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的情景,诗人通过“足风情”来形容这个节日的气氛,体现了诗人对这个传统节日的深深热爱。接下来的“杏子粥香如冷饧”进一步形象地刻画了寒食节的特色饮食,给人带来温馨的满足感。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以春风和旧火比喻季节的变化和事物的更新,既表达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又抒发了诗人因时过境迁而产生的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最后一句“遍教人唤作山樱”则揭示了诗人在这一时刻的内心感慨:尽管时光流逝,但美好的回忆却永远不会消失。整首诗情感深沉,韵律优美,展现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思考与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钟陵寒食日郊外闲游》是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描绘清明节出游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晚期,大约公元89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阶段,而诗人曹松则是一个长期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
曹松一生勤奋读书,但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他在长安苦苦奋斗了二十年,直至60岁才考中进士。这首《钟陵寒食日郊外闲游》便是在他科场失利、怀才不遇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这一天走出家门,游览郊外,欣赏自然景色的轻松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他渴望逃离现实困境、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这个时期的唐朝,政治腐朽,宦官当道,民间疾苦深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都感到理想破灭、前途渺茫,纷纷转向寻求精神寄托。曹松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作品大多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怀为主,以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