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衡山麋明府

标题包含
赠衡山麋明府
为县潇湘水,门前树配苔。晚吟公籍少,春醉积林开。 涤砚松香起,擎茶岳影来。任官当此境,更莫梦天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你在潇湘地区担任一个县的官员,你的家门前绿树成荫,青苔满地。在这个地方,你常常晚上朗诵白居易的诗篇,春天的时候你会感到仿佛身处在一个满是绿色植被的仙境中。当你洗净砚台时,松树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你举起茶杯时,就像是在面对着五岳的山影。虽然你身为一名官员,却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以至于不愿意离开去追寻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去完善
释义
1.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是五岳中的南岳,这里代指湖南地区。 2. 麋明府:此处为唐朝时期地方官职名称,用以称呼湖南地区的县令。 3. 为县潇湘水:指麋明府治理的县城坐落在潇水和湘水两条河流附近。 4. 公籍少:指杜甫的诗集《杜工部集》中记录麋明府事迹的部分较少。 5. 春醉积林开:形容春天到来时,树林茂密繁盛的景象。 6. 涤砚松香起:描写诗人清洁砚台时的情景,松香飘散在空中。 7. 擎茶岳影来:描述举起茶杯时的场景,似乎能看见远处的山峰。 8. 天台:浙江天台山,这里是用来比喻朝廷。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为县潇湘水,门前树配苔”,通过描绘衡山县的地理位置和门前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诗人将湘江之水比作县衙所在地,突出了其地理优势;门前树木与青苔相映成趣,则渲染出清幽的氛围。 颔联“晚吟公籍少,春醉积林开”,描述了曹明府在春日晚吟的场景。他面对公务时心清如水,处理得井井有条,而当春天来临时,又能在林间畅怀醉酒,尽情享受自然之美。这种处世态度既体现了他的智慧才干,也反映出他的豁达襟怀。 颈联“涤砚松香起,擎茶岳影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工作之余的闲适生活。他洗涤砚台时,松香随之升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品茶时,背后耸立的岳影仿佛与他同在,令其倍感庄重。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热爱,还突显了他的文人气质。 尾联“任官当此境,更莫梦天台”,传达出诗人对为官生涯的思考。在他看来,能够身处这样的环境担任职务已是莫大的幸运,不必再怀有更高的期望或梦想。这一观点表明了诗人立足现实的务实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经历过宦海沉浮后的感悟与成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赠衡山麋明府》是晚唐诗人曹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也就是唐朝末期。 曹松生活在唐朝晚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直到70岁才中进士,其人生际遇充满了艰辛。这些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民生疾苦有了更深的同情。他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黄巢起义”正在爆发,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事件。这场动乱使得国家分裂,百姓流离失所,民生疾苦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曹松的诗歌创作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民众的关切之情。 在《赠衡山麋明府》一诗中,曹松通过对衡山麋明府的赞美,表达了对其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生活的赞扬。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曹松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