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角簟
细皮重叠织霜纹,滑腻铺床胜锦茵。
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
蝇行只恐烟黏足,客卧混疑水浸身。
五月不教炎气入,满堂秋色冷龙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细腻的皮子层层叠织出如霜般的纹理,光滑滋润地铺设在床上仿佛胜过锦绣的地毯。
八尺见方的碧蓝天空没有一丝瑕疵,一块方形的青色美玉上不见丝毫尘埃。
甚至担心苍蝇行走时会被烟雾粘住脚,客人入睡时会觉得像在水中浸泡着身体。
夏天不能使热气侵入,整个屋子充满了秋天的凉意,寒冷的龙鳞似乎都感觉到了这股清冷。
去完善
释义
1. "碧角簟":指绿色竹子制作的凉席。碧,绿色;角,竹的一种;簟,凉席。
2. "霜纹":表面如霜的纹理。
3. "滑腻":光滑细腻。
4. "锦茵":锦缎制成的垫子或褥子。茵,垫子或褥子。
5. "八尺碧天无点翳":八尺宽的绿竹凉席上没有任何瑕疵。翳,遮蔽,这里指瑕疵。
6. "一方青玉":一片平滑如青玉的凉席。
7. "纤尘":微小的灰尘。
8. "蝇行":苍蝇在凉席上爬行。
9. "烟黏足":形容凉席光滑得似乎连烟雾都能粘住。
10. "客卧":做客时的睡觉。
11. "混疑":疑惑,迷惑。
12. "水浸身":感觉像是浸泡在水中一样清凉。
13. "五月":夏天。
14. "教":让。
15. "炎气":炎热之气。
16. "满堂秋色":满屋子的凉爽气氛。
17. "冷龙鳞":形容凉席的颜色和质感如同龙的鳞片般清凉。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描绘诗人对一把精致的碧角簟的赞美。首联通过“细皮重叠织霜纹,滑腻铺床胜锦茵”来展现碧角簟精致细腻的质地和光滑舒适的触感。颔联以“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来形容碧角簟的高雅气质和无瑕的品质。颈联以“蝇行只恐烟黏足,客卧混疑水浸身”来表达诗人对碧角簟的珍爱之情,以及对它无比清凉的感受。尾联则以“五月不教炎气入,满堂秋色冷龙鳞”来表达在炎炎夏日,使用碧角簟依然感觉凉爽宜人,仿佛置身秋天般的感觉。全诗通过对碧角簟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碧角簟》是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诗人用清凉的角簟纳凉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创作时间: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晚唐时期(874-907年)。这一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然而,诗歌艺术却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杜牧等。
人生际遇:曹松是一位贫苦出身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仕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在家中度过炎炎夏日,感叹世事的沧桑。
时代背景: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与此同时,文学领域却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曹松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作品受到了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