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广州支使王拾遗

标题包含
上广州支使王拾遗
明时应不谏,天幕称仙才。聘入关中去,人从帝侧来。 诗窗盛岛屿,檄盾照风雷。几度陪旄节,营巡海色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明朗的时代,没有人能阻止有才之人得到赏识。被任命为关中地区的官员,受人尊敬并从皇帝身边选拔而出。 他的诗篇就像窗户中展现出的美丽岛屿一样繁茂,向世人展示出他的才华与机智;他的檄文如同战斗中的盾牌,照亮了时代的风雷,击退了黑暗势力。 他数次陪同国家使者,巡视海洋,以回护国家的边疆。
去完善
释义
《上广州支使王拾遗》注释: 1. 明时:指政治开明的时代。 2. 应不谏:应当不被劝谏。这里表示在政治开明的时代,人才不会被埋没。 3. 天幕:指天空,比喻朝廷。 4. 仙才:指非凡的才能。 5. 聘入关中去:被征召进入关中地区。 6. 人从帝侧来:人才受到皇帝的亲近和重用。 7. 诗窗:指诗人的窗户,这里是形容诗人创作的诗歌如窗外美景一般美好。 8. 盛岛屿:指描绘了海上的风光。 9. 檄盾:指军事文书,这里用来形容文章的雄浑气势。 10. 照风雷:如同风雷般震撼人心。 11. 陪旄节:指陪同使者巡视各地。 12. 营巡:巡查营地。 13. 海色回:指巡视海防。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广州支使王拾遗》是晚唐诗人曹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870年前后,此时正值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曹松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一生都在寻求功名,但始终未能如愿。他在一次科举考试中名列第四,但因考官的失误而被除名,这让他深感失望。 在这首诗中,曹松向广州支使王拾遗表达了他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当时,唐朝已经失去了对南方的控制,广州等地被藩镇割据。曹松担心国家的未来,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措施,恢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