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夏云

标题包含
夏云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瞑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势力汇聚成高山般的力度,刹那间使得原本荒芜的土地变得雄伟。 即使在昏暗的夜晚,飞鸟也无法到达这里,只有狂风可以在这里肆虐。 放眼望去,万物姿态万千,站立在地面上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想要欣赏夏日的暴雨,首先听到的是江上的滚滚雷声。
去完善
释义
《夏云》曹松注释如下: 1. 岳仞:指山的高度。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或七尺。 2. 顷刻:极短的时间。 3. 崔嵬:形容高峻的山峰。 4. 瞑鸟:黄昏时分归巢的鸟。 5. 野风:乡村田野的风。 6. 万态:各种形态。 7. 立地:站在地面。 8. 忘回:形容看了很久还不愿意回来。 9. 结:结束,停止。 10. 暑宵雨:夏日夜晚的降雨。 11. 江上雷:江面上的雷电。
去完善
赏析
《夏云》是唐朝诗人曹松的一首描绘夏日雷雨景象的七言诗。在这首诗中,曹松通过对夏云的独特观察,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变幻无常。诗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雷雨将至的动态画面,使人们在欣赏这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热与躁动。 首联“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夏云的迅速变化。在这里,夏云如同山峰一样矗立在天空之中,瞬息之间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惊人的速度和力量,使得观者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 颔联“瞑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通过对比飞鸟和狂风,强调了夏云的强大气势。即使是最矫健的飞鸟也无法飞越这片云层,而狂风却可以将它吹散。这一对比突出了夏云的厚度与力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展现了夏云的变化多端。在这一天之中,夏云不断地变换着形态,吸引了人们驻足观看,流连忘返。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叹自然界的无穷魅力,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世界变化的思考。 尾联“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揭示了雷雨将至的气氛。在炎热的夏日,一场雷雨即将降临。而在此之前,首先传来的是江面上的阵阵雷声。这一句为全诗画上了一个高潮,预示着大自然的巨大变革即将发生,也为读者带来了紧张和期待的情绪。 总的来说,《夏云》这首诗通过对夏云的形象描绘,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和无尽魅力。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夏日雷雨前的动态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云》是唐朝诗人曹松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夏天云朵的变化无常,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曹松生活在唐朝晚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曾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但直到晚年才考取进士。这种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唐朝晚期,由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原因,国家政治日益腐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曹松通过对夏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他认为,人生就像夏云一样变幻莫测,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不要过于执着于名利。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