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即将结束的年末,春风也已悄然到来.这寂静的夜晚,仿佛是它穿越时空的问候,使新的一年与我们平分.
燃烧的火光渐渐暗去, 星星点点如同夜空中的闪烁繁星.春天的气息弥漫四周,它的绽放预示着新的开始.明天早晨,我们举杯相庆,祝愿我们的君王像尧舜般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残腊:指农历年底最后几天。
2. 尽:完结。
3. 东风:春风。
4. 渐闻:渐渐听到。
5. 一宵:一夜。
6. 犹:还,仍然。
7. 几许:多少。
8. 欲:想要。
9. 平分:均分。
10. 燎:燃烧。
11. 暗:昏暗。
12. 倾时斗:倾斜时的北斗星。
13. 春通:春天来临时。
14. 绽处芬:花朵绽放的地方充满了芬芳。
15. 明朝:明天。
16. 遥捧酒:远远地捧着酒杯。
17. 先合:应当首先。
18. 祝尧君:祝愿尧舜一样的君王。尧,传说中的贤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除夜》描绘了除夕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描绘了腊月的尾声和春风的来临,暗示了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接下来,“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则强调了时光的流逝,表现了诗人对于光阴易逝的感叹。
紧接着,“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描述了除夕夜的热闹景象,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照出人们欢庆新年的情景,而春天的气息也随着花开而四处弥漫。最后,“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则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祝愿君王及国泰民安。整首诗以自然的变化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除夜》是唐朝诗人曹松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04年除夕之夜。
此时正值唐朝末年,战乱频繁,国家政局动荡不安。曹松作为一位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对生活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他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在这个特殊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加剧,民众渴望和平与安宁。而曹松作为文人墨客,也在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他通过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对新的一年的期许,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信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