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追游若遇三清乐,行从应妨一日春。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然点松柏花。 鹿眠荒圃寒芜白,鸦噪残阳败叶飞。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游玩时仿佛遇到了三神山的美妙音乐,行进中似乎妨碍了春天的美好时光。山涧的溪流蜿蜒曲折,泉水滴落沙子发出沙沙声;幽暗的灯光在松柏树上摇曳,如同鬼火。梅花鹿在寒冷的野地里安眠,留下一片白色;乌鸦在夕阳下狂叫,衰败的叶子随风飘散。华山在寒冷的天气下显得肃穆,海门的狂风卷起了白色的浪潮。
去完善
释义
1. 三清:道教中玉清、上清、太清三位至高神灵的合称。此处以“三清”借指神仙居所或仙家乐事。 2. 行从:出行随行之人。 3. 石脉:山脉中的石头,此处引申为山岭。 4. 鬼灯:比喻灯光昏暗,此处形象地描绘出夜晚光线暗淡的环境。 5. 华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境内。 6. 海门:长江的入海口处,这里指的是江苏一带的沿海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精细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其内心情感的变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追游若遇三清乐,行从应妨一日春。”这一联写出游行的快乐和对春天的感悟。诗人通过想象与三清相遇的快乐情景,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暗示了出行的愉悦可能会让人忽略春天的美好,强调了时间的流逝。 2. 颔联:“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然点松柏花。”这一联描述了大自然中的岩石、泉水和植物。诗人通过对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然点松柏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这些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 颈联:“鹿眠荒圃寒芜白,鸦噪残阳败叶飞。”这一联描绘了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诗人通过描述鹿在荒芜的白草中安眠、乌鸦在夕阳下喧闹飞舞的场景,表现了动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4. 尾联:“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这一联描绘了远处的景色。诗人通过对华岳倒影、海门风急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这也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视野和对自然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句》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创作时间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志士远离故土,漂泊他乡。 曹松,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晚唐时期。他在诗歌创作上颇有成就,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统治者的暴政。在诗人的笔下,田园生活充满了宁静与和谐,这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形成了鲜明对比。 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严重,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土的思念显得更加珍贵。这首《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百姓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