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
不独满池塘,梦中佳句香。春风有余力,引上古城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仅满满的池塘中,梦中的美妙诗句散发香气。春风拥有余力,引导我们登上古老的城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曹松:唐朝晚期诗人,以五言诗见长,尤以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为人所称颂。
2. 《春草》:这首诗歌是曹松描绘春天景象的一首代表作。
3. 不独满池塘:形容春天的草长满了整个池塘,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4. 梦中佳句香:比喻在梦中也能感受到春天美景的熏陶,如同闻到香气一般。
5. 春风有余力:意指春风不仅吹绿了大地,还有力量将草地引上了古城墙,表现了春风的神奇力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春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在诗人的眼中,春草不仅仅布满池塘,更如同梦中的佳句一般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春天里,春风吹拂着大地,展现出无尽的生命力,仿佛有余力把春草引上了古老的城墙,让这一抹绿意装点出生活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草》是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曹松的个人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过人,但因家境贫寒,无法进入仕途。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种人生的困境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唐玄宗至德年间,社会动荡、民生疾苦,人们渴望和平与安宁。曹松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关注着社会的现状,反映民众的疾苦。在他的笔下,春草这一平凡的自然景象成为了时代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战乱年代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