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引泉
劈碎琅玕意有余,细泉高引入香厨。
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河漏泄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精心切割宝石有剩余,引来清泉进入厨房。
僧侣不愿说出其中的奥秘,难道是银河的泄露吗?
去完善
释义
1. 劈碎:指泉水从源头被分离出来。
2. 琅玕:一种似玉的美石,这里借指山泉源头。
3. 细泉:指从山泉中引出来的水。
4. 高入:指将泉水引入高处的地方。
5. 香厨:僧人的厨房。
6. 根本:泉水的源头。
7. 莫是:表示推测的语气词,意思是“或许”。
8. 银河:天河,这里比喻瀑布。
9. 漏泄:指水流倾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寺中的引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佛法的领悟。首句“劈碎琅玕意有余”描述了山泉从源头流淌出来的情景,用“劈碎琅玕”的形象比喻表现了水流的冲击力与生命力。紧接着的“细泉高引入香厨”则展现了寺庙巧妙地引泉水入厨房供日常使用的设计智慧。
在诗人眼中,如此巧妙的设计并非出自山僧之手,而是自然的神奇力量。因此,他设想这是否是银河之水泄漏到了人间。这一猜想,既流露出诗人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也表达了其对佛法博大精深的赞美。整首诗以含蓄的笔法展现出山寺的宁静之美和佛法的无边智慧,让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寺引泉》是唐朝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描绘山间寺庙、赞美山泉水清澈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34年(唐文宗开成元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曹松是一个科举失意的士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及第,这使他深感怀才不遇。然而,正是这种人生的挫折和不如意,使得他更加珍惜自然美景,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在游历名山大川时,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山寺引泉》就是其中一首。
这个时期,唐朝社会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转向大自然,寻求心灵的慰藉。曹松也不例外,他通过游览山水、观赏寺庙风光,表达了对宁静、纯净的生活环境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