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僧院松

标题包含
僧院松
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余尺,未定几多年。 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的大致意思是:这种树木(可能是指松柏等常绿乔木)的韵味非常全面,就像秋天天空中的白云,适合用来弹奏琴弦。尽管它只生长了百余尺高,但是它已经度过了许多年。它的外壳被古老的战争磨得破旧不堪,但是它的根基依然坚定且有力地抓住大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意奉献出一枝这样的树木,用它作为寺庙前的遮荫物。
去完善
释义
1. 僧院:佛寺。 2. 松:指寺庙前的一棵古松。 3. 韵弥全:指松树的形态完美。 4. 秋霄:秋天的天空。 5. 学瑟弦:模仿瑟的乐声。 6. 百余尺:一百多尺高,形容松树的高大。 7. 未定几多年:不确定生长了多少年。 8. 古甲:古老的松皮。 9. 云拆:像云彩一样散开,这里指松皮的脱落。 10. 孤根:独立的树根。 11. 捉地坚:紧紧抓住地面,形容松树的根基牢固。 12. 何当:什么时候。 13. 一干:一根树干。 14. 作盖:做屋顶,这里指用松树的树干做房顶。 15. 道场:佛教用来做佛法讲习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僧院松》是一首描绘寺庙中松树的古风诗。曹松以简练的诗句展现了松树的独特韵味与沧桑经历。“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这两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松树的韵律感和秋天的肃杀气氛。“空知百余尺,未定几多年。”通过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松树的高度和岁月的痕迹。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松树的本质——“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这表明松树虽然外表有磨损,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不移的品格犹在。最后,“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则表达出诗人对松树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的赞赏,以及期望松树能为寺庙增添庄重氛围的愿望。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深邃的观察力,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独到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僧院松》是唐代诗人曹松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僧院古松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在创作这首诗时,曹松正处于他的晚年时期,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人生际遇可谓跌宕起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一直未能中举。直到唐僖宗中和年间,他才获得进士及第,但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他一直未能得到重用。 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状态。黄巢起义、藩镇割据等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使国家陷入混乱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和士人纷纷选择隐逸山林,寻求内心的宁静。曹松作为其中的一员,他在僧院中所见所感,都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来源。 综上所述,《僧院松》这首诗歌是曹松在其晚年的一个动荡时期创作的,他的人生际遇和当时社会的背景都为这首诗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