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秋月

标题包含
中秋月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 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疎影,寒流叠细纹。 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九十天的秋天景色,今年的秋天已经到了十分浓烈的程度。 孤寂的月光照耀着夜空,四周没有一丝微云。 树木的影子稀疏排列在月光下,寒流的波纹细密重叠。 远远地望着那株丹桂树,我的思绪更加纷乱复杂。
去完善
释义
1. 九十日:指秋天已经过去了近一半的时间,即秋天过了一半。 2. 列宿:排列在天空中的星群。这里指星辰。 3. 疏影:稀疏的影子,这里形容树木的影子。 4. 丹桂:红色的桂花,寓意着吉祥、团圆。
去完善
赏析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描绘中秋明月的诗。诗人以秋天为背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中秋的明月展现得栩栩如生。 首联“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以秋天的总时长为引子,表达出今年秋季的景色已经接近尾声,中秋的明月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刻。 颔联“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中秋明月的壮丽景象:月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整个夜空,使得周围的星星都黯然失色;而天空中几乎没有一丝云彩,更加衬托出月亮的高洁和明亮。 颈联“众木排疎影,寒流叠细纹”,描绘了中秋明月下的周围环境:树木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稀疏而清晰,寒流在水面上泛起层层细纹,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尾联“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表达了诗人望着远方的丹桂树,思绪万千的心情。一方面,诗人被这美好的月色所感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另一方面,他也可能联想到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以及中秋节思乡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明月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诗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曹松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月圆之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唐末五代时期,曹松因战乱而远离故乡,客居他乡。他在旅途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这首《中秋月》就是他在中秋月圆之时,思念故乡的感慨之作。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走向衰落,各地藩镇割据,战乱不断。曹松作为一个文人,无法改变这个时代的命运,但他却在自己的诗歌中表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一个文人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