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道人

标题包含
赠道人
住山因以福为庭,便向山中隐姓名。 阆苑驾将雕羽去,洞天赢得绿毛生。 日边肠胃餐霞火,月里肌肤饮露英。 顾我从来断浮浊,拟驱鸡犬上三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山中居住,享受着福气如庭院一般,因此选择隐居于此,改换了姓名。 乘坐雕羽之车离开了繁华的阆苑,却在山中得到了绿毛的神仙生活。 每天在太阳照耀下品尝着霞光般的美食,在月光沐浴下享用露水般的美酒。 自从有了这样的生活,我已经远离了凡尘俗事,准备带着我的鸡犬,一起踏上通往三清气境的道路。
去完善
释义
《赠道人》曹松 1. 住山:指住在山里修行的人。这里指道人。 2. 因以福为庭:以福为庭院。意指把福气作为自己生活的环境。 3.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山中修炼之地。 4. 雕羽:雕刻的羽毛。这里指仙鹤等吉祥瑞鸟。 5. 洞天:道教认为天上仙境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这里是说在洞天福地中修养身心。 6. 绿毛:古人传说长寿之人会长出绿毛。这里借指长生不老的修炼状态。 7. 日边肠胃餐霞火:霞火,即朝霞。这句是说在清晨的阳光中吞食朝霞之火,喻指修炼养生。 8. 月里肌肤饮露英:露英,即露水。这句是说在月光下饮用露水的精华,喻指养生之道。 9. 顾我:关照我自己。表示诗人对自己的反省。 10. 浮浊:指世俗的繁杂事物。 11. 拟驱鸡犬上三清:三清,道教最高神祇。这里指诗人希望自己能像鸡犬一样不受世事纷扰,进入仙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赠道人》描绘了道士在山中修行的超脱景象。诗的开头,“住山因以福为庭”点明了这位道人隐姓埋名的山中生活,表现出与世无争的境地。接下来,“阆苑驾将雕羽去,洞天赢得绿毛生”则描绘了道士在仙境般的山水中翱翔、修炼的场景。 诗的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画面:“日边肠胃餐霞火,月里肌肤饮露英。”意思是道人在日月之间汲取天地精华,使身心得到滋养。“餐霞火”与“饮露英”形象地描绘了道人在修炼过程中的神奇体验,展现了道教修炼的神奇之处。 最后,“顾我从来断浮浊,拟驱鸡犬上三清。”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断绝尘世烦恼的决心,希望能追随这位道人的脚步,达到天人合一的三清境界。整首诗通过精炼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道人》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面临着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曹松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墨客,他关注时事,关心民间疾苦,将自己的感慨和对世道的忧虑寄托在诗歌中。 曹松生活在唐朝末年,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曹松曾任校书郎、秘书省正字等职,但他对时局的看法并不乐观。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道人的形象和言行,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深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关切。 在这首诗中,曹松以道人为象征,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追求的期许。他认为道人追求的是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这与当时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松希望通过这首诗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内心的道德底线,保持清醒的头脑,去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