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雷乡张明府

标题包含
赠雷乡张明府
任官征战后,度日寄闲身。 封卷还高客,飞书问野人。 废田教种糓,生路遣寻薪。 若起柴桑兴,无先漉酒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担任官员、参与战争之后,我将日子寄托于闲暇之中。 关闭文书,交还给高尚的客人,传送书信,询问田野间的居民。 在荒废的田地中教导种植稻谷,为生之路寻找柴火。 若想激发那田园之兴,不必急于拿取漉酒巾。
去完善
释义
《赠雷乡张明府》是一首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的诗,用于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勉励。下面是诗中的一些词句注释: 1. 雷乡:地名,位于广东省。这里指雷乡县,是张明府的所在地。 2. 张明府:张县令。明府是对县令的一种尊称。 3. 任官征战后,度日寄闲身:这两句的意思是,张明府在战争结束后担任了官员,过着寄情于闲散生活的生活。 4. 封卷还高客,飞书问野人:这两句的意思是,张明府向有才德的高士请教问题,同时也关心民间百姓的生活。封卷表示封存书籍,表示研究学问;飞书表示迅速传递信息。 5. 废田教种糓,生路遣寻薪:这两句的意思是,张明府努力恢复荒废的农田,教农民种植稻谷,同时寻找新的谋生途径。废田表示荒废的田地;生路表示谋求生计的途径;遣寻表示安排寻找。 6. 若起柴桑兴,无先漉酒巾: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张明府想要抒发豪情壮志,就不要忘了先擦拭好饮酒的毛巾。柴桑是陶渊明的隐居之地,这里用以比喻退隐的田园生活;漉酒巾是指过滤酒的布巾,这里用以比喻饮酒的兴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曹松写给雷乡的张明府的。首联描绘了张明府在战乱后的任官生活,通过“任官”和“度日”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张明的敬意和同情。颔联通过“封卷”和“飞书”两个动作,表达了诗人与张明府之间的深厚友谊。颈联则描述了张明府在任职期间关心民生,通过引导农民种植谷物和发展产业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尾联则是诗人的祝愿,希望张明府能够像陶渊明一样,拥有闲适的生活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民生的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雷乡张明府》是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晚唐时期,具体年代不详。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然而,诗歌中的雷乡张明府却能以清廉、仁爱之心治理地方,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曹松对这位明府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赞美。 在创作这首诗时,曹松正是一位漂泊不定的文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成功登第。这种屡试不第的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辛与无奈。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仍然坚持诗歌创作,关注民生疾苦。这首《赠雷乡张明府》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反映民生现实的作品之一。 在曹松生活的晚唐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官场黑暗,许多官员贪婪残暴,导致民间疾苦不断。然而,也有像雷乡张明府这样的清官廉吏,他们心系百姓,为民谋福,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曹松正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他者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