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洞庭湖

标题包含
洞庭湖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廻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余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作品原文: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廻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余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现代白话文译文: 四面八方各自连通天际,碧波荡漾中只留下小小的山峰。 长久以来伴随着岳阳楼的起伏,不离云梦泽游动着的鱼龙。 吸纳着日月精华穿越广袤的水面,铺设满天的星辰只剩下一层光芒。 即使历经灾难仍然能成为陆地,那时必定会遇见传说中的仙人。
去完善
释义
1.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2. 岳阳:湖南岳阳市,为古代巴陵郡治所。 3. 云梦:古泽薮名。在今湖北安陆县南。云梦一带湖泊众多,面积广大,《尚书·禹贡》有“云梦土作乂”之记载。 4. 羽人:神话中的人物,据说能飞翔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洞庭湖”为题,描绘了一幅宏大壮观的景象。首先,“东西南北各连空”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无垠,横跨四面八方。接着,“波上唯留小朵峰”则表现了湖面波光粼粼,而山峰点缀其上的美景。接下来的“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动态美,同时借用了岳阳、云梦等地名,强化了湖面的浩渺。 第五句“吸廻日月过千顷”,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洞庭湖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同时也通过“千顷”一词形象地展现了湖泊之大。最后,诗人以“铺尽星河剩一重”描绘出湖面如同铺满星辰般的璀璨夜景,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尾联“直到劫余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则是诗人对于未来洞庭湖景色的想象,表达了他期待在劫后余生之际,能再次欣赏到这美丽的景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庭湖》是唐朝诗人曹松的一首描绘洞庭湖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大约在874年至907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即唐末五代十国时期。 曹松是一位唐朝的文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61岁才中了进士。然而,在他中举之前,他已经经历了唐朝的繁荣和衰败。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发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洞庭湖》这首诗中,曹松以洞庭湖为背景,描绘了湖面宽广、波涛汹涌的景象。他用“秋水共长天一色”来形容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怀念之情。此外,他还通过描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