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游

标题包含
南游
直到南箕下,方谙涨海头。君恩过铜柱,戎节限交州。 犀占花阴卧,波冲瘴色流。远夷非不乐,自是北人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直到南箕星下方,才理解涨海之源头。皇恩如光芒照耀铜柱,军纪戍守交州之地。 犀牛占据树荫而眠,波浪冲破充满瘴气的河流。异族并非不快乐,但北方人仍怀乡愁。
去完善
释义
1. 南箕:指南方的箕宿,这里代指南方。 2. 涨海:指南海的涨潮现象。 3. 君恩:皇帝的恩情。 4. 铜柱:古代铜制的柱子,用来标志领土边界或作为纪念物。这里可能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在南方设立的铜柱,以示汉朝的疆界。 5. 戎节:军事上的节制。 6. 交州: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越南北部一带。 7. 犀占花阴卧:形容犀牛在花荫下休息。 8. 波冲瘴色流:形容波浪冲击,瘴气弥漫的景象。 9. 远夷: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10. 北人:北方的人,这里可能是诗人自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南游》,为晚唐诗人曹松所作。曹松在诗歌中描绘了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文环境的复杂。他用“涨海头”来形容南方海洋的广阔与深邃,强调了该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南箕下”一词则象征着诗人的南下游历,暗示着他对南方边陲地区的深刻了解。 接下来的诗句中,曹松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形势的关心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他写道:“君恩过铜柱,戎节限交州。”这句诗意味着皇帝恩情的影响力无法越过遥远的铜柱,军事上的限制使得边疆的人民生活受到困扰。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曹松作为一名文人对于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之情。 接下来,曹松描述了南方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景观:“犀占花阴卧,波冲瘴色流。”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和拟人化手法展现了热带雨林中的动物与人共生的生活场景,并指出海洋波浪冲破了瘴气的阻隔。这里流露出诗人面对艰险的自然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态度。 最后,曹松在结尾处发出了深沉的感慨:“远夷非不乐,自是北人愁。”他认为生活在遥远边疆的少数民族并非不快乐,而是因为自己身为北方人而怀有乡愁。此句传达出作者对所旅行地区的欣赏,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家乡思念的深切感情。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充分展示出曹松作为一位诗人的人文关怀与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游》是晚唐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南游时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和感慨。曹松(830-903),字乐盈,一作宾亮,唐朝晚期著名文人,尤以五言律诗著称。 曹松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朝廷宦官当道,皇权衰弱,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壮大。曹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他曾游历江南各地,写下许多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南游》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晚唐时期,也就是公元850年至900年间。在这段时间里,曹松历经沧桑,屡次应试不第,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学问,终于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文人。这首诗正是他在南游过程中,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