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湖南岳麓寺

标题包含
题湖南岳麓寺
海云山上寺,每到每开襟。万木长不住,细泉听更深。 蜩沾高雨断,鸟遇夕岚沈。此地良宵月,秋怀隔楚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壮丽的云山之间,有一座寺庙;每次来到这个地方,都让人心胸开阔。周围无数挺拔的树木在风中飘摇,轻轻的泉水声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高高的树梢被雨滴敲击,知了的声音都变得遥远;傍晚时分,鸟儿逐渐归巢,隐藏在雾气之中。此刻,明亮的月光洒在这里,秋天的思绪却与远处的捣衣声一起飘散。
去完善
释义
1. 海云山:山名,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寺位于岳麓山的山腰上。 2. 襟:胸怀。这里指敞开心胸。 3. 万木:指山中的树木。 4. 细泉:细小的泉水。 5. 蜩:蝉的别名。 6. 高雨:高空中的雨水。 7. 夕岚:傍晚时分山间的雾气。 8. 沈:同“沉”,下沉。 9. 良宵月:美好的夜晚与月光。 10. 秋怀:秋天的情怀。 11. 楚砧:楚国时的捣衣声。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海云山上寺,每到每开襟”,通过描绘岳麓山上的寺庙风光,表达了诗人每次来到这座寺庙都会敞开胸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海云山”的意象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辽阔辽远的氛围。 颔联“万木长不住,细泉听更深”,诗人通过对树木和山泉的观察,展现出岳麓山深处自然环境的优美与宁静。其中,“听更深”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专注地聆听山涧清泉的声音,形象生动。 颈联“蜩沾高雨断,鸟遇夕岚沈”,诗人观察到树上的蝉在高空的雨停歇后鸣叫,傍晚时分鸟儿在山间岚气中飞翔。这些生动的景象展现了岳麓山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尾联“此地良宵月,秋怀隔楚砧”,诗人将目光转向夜空中的明月,抒发了在此地美好的夜晚中,自己却离故乡遥远、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愁绪。“楚砧”意为湖南一带的捣衣声,此处用来表现思念家乡的情感。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线索,传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湖南岳麓寺》是唐朝诗人曹松的一首描绘岳麓寺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之间。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力逐渐衰弱。在此背景下,文人墨客多寄情山水、寻求精神寄托。 曹松在这一时期的遭遇较为曲折。他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未能及第,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才中了进士。曹松的遭遇反映出了当时士人阶层面对社会动荡时的心境。此外,曹松在诗歌创作方面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而著称。 在这段时间里,湖南岳麓山下的岳麓寺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之地。他们在这里寻求心灵的慰藉,通过吟咏山水诗来抒发内心的感慨。曹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岳麓寺游览,创作了这首《题湖南岳麓寺》,表达了他在面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坎坷时的感慨与领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