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广宣大师
忆昔同游紫阁云,别来三十二回春。
白头相见双林下,犹是清朝未退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想起当年我们一起游览紫阁云的情景,自从那时分别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十二个春天。如今在双林下重逢时,我们的头发都已变白,但依然是那个清廉正直、不肯妥协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忆昔:回忆往昔岁月
2. 同游:一起游玩
3. 紫阁:指陕西周至县的紫阁山
4. 别来:分别以来
5. 三十二回春:度过了三十二个春天
6. 白头:头发变白,形容年纪已老
7. 双林:两株相连的树木,此处可能是比喻广宣大师和诗人自己
8. 犹是:仍然是
9. 清朝:清高脱俗的时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作者以与广宣大师共同游历的回忆开篇,通过“忆昔同游紫阁云”的描述,展现出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然后通过“别来三十二回春”一句,点出如今分别已有三十个年头,可见作者对此段回忆的重视。接下来,“白头相见双林下”,描述了诗人与广宣大师在暮年再次相见的情景,并且暗示出人生岁月匆匆而过。最后,“犹是清朝未退人”中,虽然他们已白发苍苍,但他们的内心仍然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品质,依然有激情去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友谊的怀念和对朋友始终如一品质的赞美,展现了高尚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广宣大师》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唐僖宗光启年间(885-887年)。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曹松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他关注民生疾苦,对现实有着深刻的思考。在诗中,他以广宣大师的修行经历为寄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曹松生活的年代,唐朝已经进入衰落期。尽管朝廷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颓势,但收效甚微。在这一时期,宦官、藩镇和权臣势力逐渐崛起,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曹松作为一位知识分子,他对国家的命运深感担忧。然而,他也明白自己的无力感,因此将希望寄托于佛家的教诲,希望通过修身养性来实现内心的平静。
在《赠广宣大师》一诗中,曹松表达了对于广宣大师修行的赞美,同时也借以抒发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