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上

标题包含
塞上
边寒来所阔,今日复明朝。河凌坚通马,胡云缺见雕。 砂中程独泣,乡外隐谁招。回首若经岁,灵州生柳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边陲寒冷的地方来得宽泛,今天又是明天。河边冰冻坚固能骑马通过,胡地的天空云层稀疏,可以看到大雕翱翔。 在茫茫大漠中独行时独自哭泣,远方的家乡有谁可以召唤。回首望去仿佛已经度过了一年的时间,在那遥远的灵州,柳树抽出了新芽。
去完善
释义
1. 边寒:指边疆的寒冷。 2. 所阔:遥远的地方。 3. 河凌:指黄河的结冰期。 4. 胡云:指北方的云彩。 5. 缺见雕:指在北方很少看到大雕。 6. 砂中:沙漠之中。 7. 程:旅程,行程。 8. 独泣:独自哭泣。 9. 乡外:家乡以外的地方。 10. 隐:隐藏,隐藏起来。 11. 招:召唤,呼唤。 12. 回首:回头看去。 13. 若经岁:好像经过一年。 14. 灵州:唐朝的一个州郡名,位于今天宁夏的中卫市一带。 15. 生柳条:长出新的柳条。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边寒来所阔,今日复明朝”,通过描绘边疆的寒冷环境以及时间的流逝,传达出边关戍守的艰苦和漫长。诗人用“来所阔”、“复明朝”表现出时间的无涯,同时也展现出士兵们身处环境的荒凉与广漠。 颔联“河凌坚通马,胡云缺见雕”,描述了冰封河流和远方战云的情景。其中“坚通马”形象地刻画了冰封的河面坚实到足以让马匹通行的地步,而“胡云缺见雕”则寓示着远方战场的紧张局势,以及对敌人入侵的担忧。这两句既是实景的描绘,也饱含深远的寓意。 颈联“砂中程独泣,乡外隐谁招”,进一步揭示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中忍受思念家乡之苦的心情。“砂中程独泣”,生动描绘了行军在风沙中的艰难困苦,以及士兵内心的孤寂;“乡外隐谁招”则表达了离家远行的士兵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希望有人召唤他回归故乡的愿望。 尾联“回首若经岁,灵州生柳条”,借描写柳树生长寄托时光流转、岁月匆匆之感。“回首若经岁”暗示了战士们戍守边关的漫长岁月,而“灵州生柳条”则是作者想象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乡的场景,表达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艰辛生活中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诗人以实写虚,使得作品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上》是唐代诗人曹松的边塞诗,创作于公元895年。这一年,唐朝已经进入了晚唐时期,国家政治日益腐朽,藩镇割据严重,边疆形势紧张。 曹松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晚年才考取进士。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深感忧虑。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曹松以他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视角,描绘了边疆戍楼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同时,他也揭示了边疆战争的残酷现实,抒发了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的同情。这首《塞上》既是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