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入关行次湘阴
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
神鵶乱噪黄陵近,候鴈斜沈梦泽空。
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
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头看看那古代的皇城现在位于哪里,只有图书和我在湘江之畔作伴。
神鸦在黄陵附近叽叽喳喳,南北迁徙的雁群已经离开,留下一片寂静的梦泽。
划桨推开湖水,天空和湖水相映成趣;燃烧的田地云彩显得格外美丽。
我也知道在这样的山水间生活宁静而缓慢,但是文坛有它的规矩和制度需要遵守。
去完善
释义
1. 秦城:指秦始皇修建的咸阳城。这里借指长安,即唐朝的首都。
2. 图书:书籍,这里指文人所需的书籍资料。
3. 湘东:湖南省东部地区,这里特指湘江流域。
4. 神鵶:指乌鸦。
5. 黄陵:位于湖南岳阳,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陵墓所在地。
6. 候鴈:大雁的一种,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春天再飞回北方。
7. 梦泽:古代的大泽名,泛指云梦一带。
8. 打桨:划船。
9. 天连晴水白:形容水面平静,阳光照耀下的水面与天空相连,一片白色。
10. 烧田:焚烧杂草以准备耕种的土地。
11. 夜山红:指夜间的山色呈现出红色。
12. 文闱:指科举考试。
13. 至公:最公正的标准。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秦城”借指长安,即当时的都城。而在远行的过程中,诗歌成为他最好的陪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离开京城,但内心仍然心系国家百姓的情感。
颔联:诗人通过描绘“神鸦”的喧嚣和黄陵的接近,以及“候雁”的飞行轨迹,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流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诗人用“打桨”和“烧田”两个动词,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出自己漂泊不定的心境。
尾联:诗人感慨年华老去,深知隐居山林的生活安定而宁静,但是内心的忧虑却无法放下——他对朝廷的责任感和关注民生的心情仍萦绕心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入关行次湘阴》是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当时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朝政局动荡不安。曹松作为一介书生,经历了战乱,感受到了国家兴衰的悲哀。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曹松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热爱文学,成年后屡试不第,生活贫困。他在唐末乱世中漂泊流离,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朝政权岌岌可危。此时,曹松因战乱被迫离开家乡,踏上南下的征程。
在漫长的旅途中,曹松途经湘阴,这座古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将入关行次湘阴》。诗中描绘了战乱中人们离家别井、背井离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尽一份力量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