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胡中丞使日东

标题包含
送胡中丞使日东
辞天理玉簪,指日使鸡林。犹有中华恋,方同积浪深。 张帆度鲸口,衔命见臣心。渥泽遐宣后,归期抵万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辞别天上仙境的玉石簪子, 寄托着对日思夜想的期待。 心中仍有那挚爱的故乡, 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之中。 扬起船帆驶过鲸鱼之口, 肩负使命显露出忠诚之心。 当恩情传播到远方, 归期便变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
去完善
释义
1. 天理:天上条理,这里是比喻朝政、皇家的意思。 2. 玉簪:玉制的头饰,这里用来形容官员的华贵。 3. 鸡林:朝鲜半岛古国名,此处借指日本。 4. 中华:中国,此处为诗人对自己祖国的代称。 5. 积浪:积聚的波浪,形容海水深度。 6. 张帆:升起船帆,准备出发。 7. 鲸口:鲸鱼口中的深渊,比喻险恶的地方,此处暗指航海途中的危险。 8. 衔命:接受使命,这里指胡中丞作为朝廷使者前往日本的任务。 9. 臣心:对皇帝的忠诚之心。 10. 渥泽:恩泽深厚。 11. 遐宣:宣扬远邦的事务。 12. 归期:回归的日子。 13. 抵万金:价值比万两黄金还要宝贵,表示归期非常珍贵和期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胡中丞出使日本的情景。诗人以“辞天理玉簪,指日使鸡林”开篇,通过想象胡中丞离开唐朝朝廷的场景,表现出他肩负的庄重使命。接下来的“犹有中华恋,方同积浪深”两句,表达了对胡中丞忠于祖国、情深意切的赞美。诗中的“张帆度鲸口,衔命见臣心”描述了他乘风破浪、抵达日本的情景,表达了他的忠诚与勇敢。最后,“渥泽遐宣后,归期抵万金”则寄寓了对胡中丞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的期待和祝福。整首诗感情深沉,气韵生动,既有对出使使命的颂扬,也有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显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胡中丞使日东》是唐朝诗人曹松创作的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其时中日交流密切,朝廷派遣使臣前往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和文化交流。 曹松生逢唐末乱世,一生沉沦下僚,未登仕途。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次落第,直至67岁才考中进士。他的诗歌主要反映民间疾苦和统治者的暴政,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在唐德宗贞元年间,曹松因科考失利而未能进入官场,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社会现实,创作出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在这一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衰落,内外矛盾日益加剧。一方面,边疆战乱不断,民族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唐朝需要加强与邻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因此,朝廷派遣使臣出使日本,旨在加强中日友谊,促进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曹松在这首诗中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通过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经历,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