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胡处士
丘中久不起,将谓诏书来。及见凌云说,方知掩夜台。
白衣归北路,玄造亦遗才。世上亡君后,诗声更大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丘之中长久不见踪影,原以为是天子召唤。直至遇见凌云道出实情,才知道已悄然离世。
遗世独立,沿着北回归线而行。但这宇宙天工,亦未遗忘其才华。当世上失却了那位君主,诗篇的颂声更加浩渺如大海。
去完善
释义
《哭胡处士》注释如下:
1. 丘中:指隐居的地方。这里指胡处士的墓地。
2. 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这里表示皇帝已经去世,没有再下诏书召他出山的意思。
3. 凌云说:指古代关于神仙的传说。这里的“凌云”可能指代仙人居住的地方。
4. 掩夜台:坟墓的别称。这里是说胡处士已经去世了。
5. 白衣:指平民百姓。这里指诗人自己。
6. 玄造:道教术语,意为道行或道法。这里指胡处士的道行。
7. 遗才:未被任用的人才。这里表示诗人自己也有才能,但未被朝廷重用。
8. 亡君:死去的主人。这里指已经去世的皇帝。
9. 大哉:赞美之意。这里表示诗人对胡处士诗歌的赞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失去挚友胡处士的深深悼念之情。“丘中久不起”表明胡处士一直隐居于山林之中,不问世事,但诗人却认为朝廷可能会召请他出山。然而当诗人听到胡处士去世的消息时,他才真正明白,已经没有人能够像胡处士那样优秀,与他相比,自己的才华显得微不足道。
接下来诗人以“白衣归北路,玄造亦遗才”表达了对朋友的哀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悲痛。"世上亡君后,诗声更大哉"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期许,相信虽然失去了胡处士这样的贤能之人,但在世上仍会有更多的才子佳人涌现出来,他们的诗声会更加响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胡处士》是晚唐诗人曹松的一首悼念友人之作。此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期,即唐朝末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牛李党争”,这是唐朝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唐朝还面临着外族入侵的危机,如黄巢起义等事件。
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曹松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与胡处士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志趣相投,共同关注社会现实。然而,胡处士不幸去世,使曹松深感痛惜,于是写下了这首《哭胡处士》来表达他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