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安春日

标题包含
长安春日
浩浩看花晨,六街扬远尘。 尘中一丈日,谁是晏眠人。 御柳舞着水,野鸎啼破春。 徒云多失意,犹自惜离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熙熙攘攘看花朵盛开的清晨,六条街道尘土飞扬。在繁华喧闹中,谁能找到那个安稳睡觉的人呢?柳树随着河水起舞,野外黄莺的啼叫声打破了春天寂静。尽管常常感到失落,但依旧珍视离开故乡的那一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浩浩:形容众多的样子。 2. 看花晨:指春天赏花的时候。 3. 六街:这里指的是唐朝都城的街道。 4. 远尘:指飞扬的尘土。 5. 一丈日:指太阳高悬。 6. 晏眠人:指睡得安稳的人。 7. 御柳:皇宫中的柳树。 8. 舞着水:舞动的水波。 9. 野鸎:即黄莺。 10. 啼破春:指黄莺的叫声唤醒了春天的到来。 11. 云:说,表示。 12. 失意:指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13. 离秦:离开京城。
去完善
赏析
《长安春日》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一首诗,描绘了长安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慨。全诗共有八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描绘了长安春天的繁华景象,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在这种情景下的心境。 在前四句中,诗人通过“浩浩看花晨,六街扬远尘”描绘出长安春天早晨的景象。在这样一个繁华的都市,人们在清晨出门赏花,街道上尘土飞扬。这里的“浩浩”和“扬远尘”形象地展示了长安城的喧闹与繁华。接着,诗人以“尘中一丈日,谁是晏眠人”设问,点出了在这繁华盛世中,又有谁在享受安逸的生活呢?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在后四句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心境。“御柳舞着水,野莺啼破春”描述了长安春天的景象:皇宫旁的柳树随着水流摇曳生姿,田野中的黄莺鸣叫着宣告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意境优美,展现了长安春天的生机盎然。然而,接下来的“徒云多失意,犹自惜离秦”却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意和对故乡的眷恋。尽管生活在繁华的长安城,但诗人仍然难以忘怀故乡的亲情与友情,为自己的离乡背井而感到惋惜。 总的来说,《长安春日》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诗人通过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春日》是唐朝诗人曹松的一首描绘长安春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时期。 在这个时期,曹松作为一个布衣诗人在长安过着清苦的生活。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成功登第。尽管如此,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并未减少。他的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晚唐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仍在继续。这一时期的唐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然而,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在春天来临之际,长安的繁华景象给曹松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他用自己的笔描绘了长安春天的美丽画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