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
良宵公子宴兰堂,浓麝薰人兽吐香。
云带金龙衔画烛,星罗银凤泻琼浆。
满屏珠树开春景,一曲歌声遶翠梁。
席上未知帘幕晓,青娥低语指东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美好的夜晚,那位被称为“公子”的人举办了一场高雅的宴会。那浓烈的香气来自于动物的麝香,使人陶醉其中。天花板上挂着镶有金边的云朵图案的灯笼,犹如龙衔着画烛,星光点点,宛如银凤倾泻出琼浆玉液。整个屏幕上的景象都好像春天里的树木开放出了美丽的花朵,动听的歌声萦绕在绿色的房梁之间。而在宴会之上,大家尚未察觉到帘幕的微光已经透出曙光,一位美丽的女子悄悄告诉别人天已拂晓,声音轻微得只有旁边的人才能听到。
去完善
释义
1. 良宵:美好的夜晚。
2. 公子:旧时对世家子弟的尊称。
3. 兰堂:高雅的厅堂。
4. 浓麝:浓郁的麝香。麝,麝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5. 兽:这里指香炉。
6. 云带金龙:形容蜡烛如金龙蜿蜒上升。
7. 星罗:像星星一样排列。
8. 银凤:形容酒壶精致优雅。
9. 琼浆:美酒。
10. 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比喻灯光璀璨。
11. 春景:春天的景象。
12. 翠梁:绿色的房梁,这里指室内装饰。
13. 未知:不知道。
14. 帘幕:窗帘和帷幕。
15. 青娥:年轻女子。
16. 低语:小声说话。
17. 东方:太阳升起的方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华的宴会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夜宴的热闹与豪华。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宫廷诗歌,以华丽的词藻、丰富的想象及浓厚的艺术效果,反映了当时贵族生活的繁华与奢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饮》是唐朝诗人曹松的一首描绘夜宴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70年左右,正值唐末乱世,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一时期,曹松作为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种经历使他对当时的政治现实和社会状况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
同时,这一时期的唐朝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部,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外部,藩镇割据,战乱频仍。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曹松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夜宴场景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