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自吴门之阳羡道中书事
胜异恣游应未遍,路岐犹去几时还。
浪花湖阔虹蜺断,柳线村深鸟雀闲。
千室绮罗浮画檝,两州丝竹会茶山。
眼前便是神僊事,何必须言洞府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胜利的欢愉中尽情畅游, 前路尚未尽览, 行将归期尚远。
浩渺湖面上波澜起伏, 如虹霓般美丽绚烂;柳树成荫处, 小村落显得宁静和谐, 鸟类悠然自得。
上千座华美的宫殿矗立在水面之上, 一州的两地之间以丝竹共庆丰收。
眼前的美景如同神仙般的奇幻故事, 哪里还需要寻找洞穴里的仙境?
去完善
释义
1. 吴门:指苏州城西门,因其为春秋时期吴国都城而得名。这里代指苏州。
2. 阳羡:今江苏宜兴,历史上是著名的产茶区。
3. 胜异恣游:欣赏各种美景,随意游玩。胜异,优美的景色。恣游,无拘无束地游玩。
4. 路岐:指道路崎岖不平。
5. 浪花湖阔:形容湖水激荡起的水花如浪花朵朵。
6. 虹蜺断:虹蜺,即彩虹。这里形容湖水反射的彩虹。
7. 柳线:柳树发芽时嫩绿的枝条。
8. 千室绮罗:形容许多华丽舒适的房屋。绮罗,华美的丝绸衣物。
9. 画檝:装饰华丽的船桨。
10. 两州丝竹:指苏州与常州两地优雅的丝竹音乐。
11. 茶山:产茶的山区。这里指阳羡的茶山。
12. 神僊事:神仙般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在路上所见风景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沿途风景的喜爱和欣赏。在第一句中,诗人提到了“胜异”,即指美好的景色,诗人以“恣游”一词表达自己尽情游览的心情,同时还提到自己还没有游遍所有美好风光。第二句则描绘了诗人路途的遥远,表示自己何时才能回到原点。
接下来,诗人通过具体描绘景观来展现他的感受。第三句中的“浪花湖阔”形象地展现了湖泊壮丽的美景,而“虹蜺断”则是形容天空与水面交相辉映的景象;第四句则以“柳线”和“鸟雀闲”表现了乡村宁静安详的气氛。
第五、六句描写的是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景象,诗人用“千室绮罗”来形容城市的繁华热闹,而“两州丝竹”则表示两地之间的友好往来。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眼前的美好景致已如神仙般令人陶醉,无需再去寻找那些神秘的洞府。这首诗从旅行者的角度描绘了沿途的风景,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自吴门之阳羡道中书事》是晚唐诗人曹松的一首纪行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里从苏州(吴门)前往宜兴(阳羡)沿途所见的美景以及引发的感慨。在诗人所处的时代,江南地区繁华富饶,水网纵横,舟楫往来频繁,这些特点都在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创作背景方面,曹松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虽然出生在书香世家,但由于家道中落,他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生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眷恋的情感。此外,曹松还与许多文人墨客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在诗酒唱和中抒发着对人生和时代的感慨。
在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晚唐社会矛盾激化,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一方面感叹世事无常,另一方面也对民生疾苦表示关注。这种思想在诗中也有所体现,如“人家寒食尽,莺鸟暮春归”等句,既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又透露出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