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春日晚眺
凌春帝子阁,偶眺日移西。
浪势平花坞,帆阴上柳堤。
凝岚藏宿翼,叠鼓碎归蹄。
只此长吟咏,因高思不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春天的宫殿里,我偶然看到太阳向西移动。
波浪平静地在花园中流淌,船帆在柳树下的堤坝上留下阴影。
山峰上的雾气隐藏着栖息的鸟儿,击鼓声扰乱了回家的马蹄声。
仅仅因为这里的美丽,让人登高望远而不感到迷茫。
去完善
释义
1. 凌春:意指春天来临时。
2. 帝子阁:指滕王阁。帝子,指滕王阁的建立者李元婴。
3. 偶眺:偶尔远望。
4. 日移西:太阳向西边移动,表示时间推移。
5. 浪势平花坞:花坞,指种满花草的小屋;浪势平,形容波浪渐平。
6. 帆阴上柳堤:柳堤,柳树围绕的河岸;帆阴,船帆的影子。
7. 凝岚:凝结的雾气。
8. 宿翼:停宿的鸟翅。
9. 叠鼓:连续击鼓的声音。
10. 碎归蹄:踏碎归途的声音。
11. 长吟咏:长时间的吟咏诗句。
12. 因高思不迷:因为站在高处,思路清晰不迷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滕王阁远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因景而生的感慨。首联通过“凌春”和“帝子阁”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滕王阁的独特地位。颔联则通过对波浪、花朵、帆船和柳树的观察,生动地描述了春天的生机和傍晚时分的美景。颈联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深邃观察力,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鼓声远扬的景象,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产生的强烈感悟,以及登高望远而不迷失的坚定信念。整首诗以景物为基础,融入了诗人的深沉思考和情感体验,展现出一种动中有静、诗意盎然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滕王阁春日晚眺》是唐代诗人曹松在江南游览滕王阁时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懿宗至僖宗年间(860-874年)。
在这个时期,曹松经历了中晚唐时期的战乱和社会动荡。他长期寓居江南一带,对民间的疾苦和百姓的苦难有深刻的体会。曹松的诗作以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同时期,唐朝政治腐败,宦官权力日益扩大,皇帝无能,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兴起。由于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士人纷纷避乱江南。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松来到江南游览滕王阁,抒发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