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慈恩寺贻楚霄上人

标题包含
慈恩寺贻楚霄上人
在秦生楚思,波浪接禅关。塔碍高林鸟,窗开白日山。 树阴移草上,岸色透庭间。入内谈经彻,空携讲疏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秦国思念楚国时,波涛连接着禅关。塔影挡住了树林里的鸟儿,窗户里映射出白日的山峰。树荫下移动的草地上,岸边的景色透过庭院。进入屋内谈论佛经,最后空空如也地带着讲解的书籍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慈恩寺:位于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的佛教寺院,始建于贞观年间。 2. 曹松:唐朝诗人,以五言诗见长,曾参与“唐贤三昧集”的编纂。 3. 上人:对高僧的尊称。 4. 在秦生楚思:指身居长安,却心系故乡楚国。秦代楚国之地,故有此说。 5. 波浪接禅关:指江水滔滔与寺庙相连。波浪,这里用江水的形象比喻人生波折;禅关,指佛教禅宗寺院的门。 6. 塔碍高林鸟:塔,指大雁塔;碍,阻碍;高林,指参天古木。这句是说,大雁塔因为太高,影响了周围树木上的鸟儿飞翔。 7. 窗开白日山:白日山,这里形容阳光照射下的山体明亮如白昼。 8. 树阴移草上:树阴,指大树底下阴凉的地方;草上,指草地上面。这句话描绘了阳光下树荫移动的过程。 9. 岸色透庭间:岸色,指水边景色;庭间,指庭院之中。这句话描述的是水光透过庭院的美景。 10. 入内谈经彻:入内,指进入禅房内;谈经,讨论佛经;彻,透彻。这句话是说,与楚霄上人深入探讨佛经,领悟其真谛。 11. 空携讲疏还:空,表示没有别的;携,携带;讲疏,讲解佛经的书籍。这句话意味着,除了佛经之外,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带给楚霄上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楚霄上人交流佛法的情景,以景寓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之情。 首联“在秦生楚思,波浪接禅关”,诗人以地理方位切入主题,提到身处秦地却思念楚国,寓意着跨越地域的隔阂,表达出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宗教信仰;而“波浪接禅关”则象征人们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的内心渴望。 颔联“塔碍高林鸟,窗开白日山”,通过视觉画面展现了寺庙的场景:高耸的佛塔阻碍了树林中的鸟儿飞翔,窗户敞开看到日光下的山景。这既表现出了庙宇的高大壮观,也隐含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纷扰的追求。 颈联“树阴移草上,岸色透庭间”,描述了树木遮蔽下,阳光斑驳洒落在草丛之上,岸边景色透过庭院的景物。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界的生动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进一步展现出寺庙环境的宁静和谐。 尾联“入内谈经彻,空携讲疏还”,描绘了诗人进入庙内与楚霄上人深入交流佛法的情景。诗人全身心投入,直至夜深才携带讲疏离开。此句传达出诗人对佛法的深度认同和专注投入,体现出诗人追求解脱、超越世俗的向往。 整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寺庙景物的描绘,使读者领略到诗人在佛法修行中所体验到的静谧境界。同时,诗人与楚霄上人之间的交谈及彼此心灵的契合,使诗歌充溢着浓厚的宗教氛围和人文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