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呈与叔兄
野塘古岸饱经行,风雨尘埃笑满裳。
尊酒清江君意厚,片帆千里客怀伤。
出门求益谋何拙,扫几观书味更长。
归去飞篷试回首,一川烟水正微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池塘和古老河岸的行走中,我已经饱经风霜,尽管风雨交加、尘土飞扬,我仍然满面笑容。
你在这清澈的江边慷慨地敬酒,我的心情非常愉快;然而想到我要独自航行数千里,又感到忧伤满怀。
外出求取学问的方式或许笨拙,但是通过打扫桌子和看书,我会发现更多的知识乐趣。
当我即将离去的时候,回头一看,那一片烟雾弥漫的水面,正显得模糊不清。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指依照别人诗作的韵脚和内容作诗。
2. 与叔兄:这里指的是作者的一个兄弟。
3. 野塘古岸:指郊外的池塘和古老的堤岸,泛指野外环境。
4. 饱经行:形容经历过很多。
5. 风雨尘埃:形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和艰难困苦。
6. 笑满裳:比喻面对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
7. 尊酒清江:用美酒款待,表达对朋友的敬意。
8. 片帆千里:描述孤舟远航的场景,寓指作者离家在外。
9. 客怀伤: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
10. 出门求益:指外出求学或谋求发展。
11. 扫几观书:指勤奋读书学习。
12. 归去飞篷:回家的路上乘坐帆船。
13. 一川烟水:一片烟雾迷蒙的水面,形容江河景象。
14. 微茫:指朦胧不清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韵呈与叔兄》以五言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卫泾在离乡出外时的心情和感悟。首联描述了野外池塘、古老河岸以及诗人独自跋涉的场景;颔联则描绘了诗人与当地友人欢聚,共享美酒的画面,但心中仍然忧虑远方的羁旅生活;颈联则传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求学提高自己的愿望,而读书却带给他更深的体悟;尾联则以回望故乡的目光,揭示了前路茫茫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心境。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呈与叔兄》是宋代诗人卫泾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50年左右。此时正值宋朝中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文人墨客们积极参与文学创作与交流,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
诗人在此时期的生活相对安逸,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生活的热爱。他与叔兄的深厚感情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展现了他们共同探讨诗艺,互诉心事的场景。同时,卫泾也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时代的关心,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矛盾。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深沉而感人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