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进叔弟策杖山行遣马还孙氏

标题包含
与进叔弟策杖山行遣马还孙氏
掣电追风古见称,驽材空负渥洼名。 何如手植青藜杖,云屦风裾自在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迅速如闪电,矫健如风的传说早已被世人所称颂,可是我这驽钝之才却只能白白浪费这天赋。 为何不像那老者亲手种下的青藜杖一样,脚踏云履,披着风衣自由自在地前行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与进叔弟:指作者的堂弟许进叔。 2. 策杖山行:手持拐杖在山中行走。 3. 遣马还孙氏:派遣马匹回到孙氏家族那里。 4. 掣电追风:形容速度快如闪电和风疾驰。 5. 古见称:古代就有人称赞它。 6. 驽材:劣马,这里指作者自谦为劣才。 7. 空负渥洼名:白白辜负了渥洼的名声。渥洼是汉武帝时代的一个著名马场。 8. 何如:不如。 9. 手植:亲手种植。 10. 青藜杖:用藜茎制作的拐杖,古人认为它可以驱邪避害。 11. 云屦风裾:形容穿着轻盈的鞋子和衣襟在风中飘动,自由自在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与进叔弟策杖山行遣马还孙氏》是南宋诗人卫泾的作品,通过描绘策杖山行的情景,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诗的前两句用“掣电追风”的意象来形容骏马的奔跑,但诗人自谦为“驽材”,无法驾驭这样一匹良驹,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一种谦逊和清醒的认识。而后两句则笔锋一转,转向了手植青藜杖的画面,表达出作者希望过上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通过对骏马和青藜杖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选择,即向往那种不依赖于外界力量,凭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由的人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进叔弟策杖山行遣马还孙氏》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卫泾的作品,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此时正值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卫泾当时任太常博士一职,时常参与朝廷议政。 在诗中,卫泾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与弟弟在山间漫步的情景,他们身着粗布衣衫,手持竹杖,随性地探寻着山间的美景。这也反映出卫泾在当时生活中崇尚自然、不追求功名利禄的高尚品质。 与此同时,宋朝在理学的发展上达到了巅峰,士人们普遍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格的锻造,因此在诗中体现了儒雅的气质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卫泾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个人情怀,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期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