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归江州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重新回到家乡,又能过上隐居的生活,江水流淌仿佛在迎接我。
我一直住在江边的小船上,那附近住的都是朴实的村民。
山风吹来似乎预示着要下雨,露水沾湿我的衣裳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
听说陶潜的故居就在附近,我准备乘竹轿去拜访他,顺便逗留一段时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州:地名,即今江西省九江市。
2. 采真游:指隐居生活。
3. 青雀舫:古代船的美称。
4. 白鸥洲:形容江边景色优美的地方。
5. 山带:山脉的带状延伸。
6. 荷裳:荷叶制成的衣裳。
7. 泉明:人名,此处指代诗人的朋友。
8. 篮舆:一种竹制的轻便交通工具。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友人离去的送别诗。诗人以江水、青雀舫、白鸥洲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以此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这两句诗意味着友人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终于能够回归自然,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而长江之水似乎也在为友人的归来而高兴,日夜不息地流淌着。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则通过青雀舫和白鸥洲两个意象,表现出了友人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归宿,以及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这两句诗以风吹山带和露湿荷裳的生动景象,预示着秋天的来临,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离开的时间将近。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则表达了诗人听闻友人居住之地与自己很近,希望能够用竹舆(古代一种交通工具)去拜访他,与他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客归江州》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58年左右,此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平定阶段。在这期间,韩翃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曾因为战乱流亡到江南地区,后又回到京城长安,但受到朝廷的冷遇,地位并不显要。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战火连绵,百姓生活困苦。而韩翃作为文人墨客,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关心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因此,这首诗既抒发了离别之情,又反映了时代的沧桑变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