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春光明媚的城市里,飞舞的花朵无处不在。在这寒食节的时候,春风吹动着皇帝赏赐的柳树。夕阳西下,汉朝宫廷里的蜡烛被传递着,那轻烟慢慢飘向了皇亲国戚的家中。

去完善
释义
《寒食》:寒食是古代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禁止生火,所以称为“寒食”。唐代称为清明寒食节,以祭祖扫墓为主题。
韩翃:唐朝著名诗人,字君平,南阳人。
1.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2. 飞花:飞舞的花朵。这里是指春天花朵盛开的样子。
3. 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4. 东风:春风。
5. 御柳:皇帝家的柳树。
6. 斜:倾斜,这里形容柳树的枝条随风飘动。
7. 日暮:傍晚。
8. 汉宫:汉代的皇宫,这里借指唐皇宫。
9. 传蜡烛:传递蜡烛,指在寒食节晚上举行的一种仪式。
10. 五侯:指当时权势显赫的五个家族,这里代指权贵之家。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唐代寒食节景象的诗歌。首先通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了春天的城市,繁花飞舞,杨柳依依的美景。而后面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则揭示了寒食节的习俗——燃烧蜡烛,使得皇宫和显贵之家的烟尘弥漫,形成一幅繁华又庄重的画面。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寒食节的美景和传统习俗,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朝廷贵族生活的羡慕和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754年,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五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国力逐渐恢复,但由于战乱的影响,社会经济依然受到很大冲击。
韩翃,字君平,是唐代一位颇有才情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刻之作。在《寒食》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食节期间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后社会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时期,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唐玄宗被迫退位,皇位由唐肃宗继承。然而,肃宗在位期间,政治腐败严重,宦官专权,朝政混乱。在这种背景下,韩翃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他的作品也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