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瑞昌良田寺览秀轩一首
无心轩冕难招我,到眼云山辄起予。
不必凭栏更清赏,此身元在此山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心追求功名显达的我难以被世俗所诱惑,每当看到美丽的山水景色便会心生欢喜。不用特意站在栏杆旁欣赏这美景,因为我的身心早已融入这山间田野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瑞昌良田寺览秀轩:这首诗的题目,其中“瑞昌”是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良田寺”是指瑞昌的一座寺庙;“览秀轩”指的是寺庙中的一座观景台或亭子。
2. 无心轩冕:指对官场名利没有兴趣。
3. 难招我:难以吸引我。
4. 到眼云山:看到的云雾缭绕的山景。
5. 辄起予:触发了我的兴致。
6. 不必凭栏更清赏:即使不依靠栏杆也能欣赏到美景。
7. 元在此山居:原本就在这个山间居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瑞昌良田寺览秀轩”,是南宋诗人王阮所写。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无心轩冕难招我,到眼云山辄起予”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官场的漠不关心,以及对山水的喜爱。他看到秀美的山水,就心生欢喜,满足了他的内心需求。接下来的“不必凭栏更清赏,此身元在此山居”两句,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与山水为伴的生活态度。他用自身行动向世人宣告:他已经身处这山间居所,享受这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瑞昌良田寺览秀轩一首》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约为公元1200年左右。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蒙三国并立的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
诗人王阮身处乱世,却始终坚持儒家信念,关心百姓生活。他在任地方官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减轻赋税,提倡农桑,以期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然而,他的改革举措并未得到当权者的支持,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压。
瑞昌良田寺是当地的一处佛教圣地,寺庙周围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王阮在此地游览时,有感于大自然的壮美与人类社会的苦难,写下了这首《题瑞昌良田寺览秀轩一首》。诗中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治理的理想期待。然而,现实却是“南飞雁”的无情离去,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只能化作一缕哀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