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衰草含烟木叶黄,空城摇落客思乡。
雁高孤月临空塞,鱼退残星过曲梁。
醉眼昏花迷野马,帖书戏草掣风樯。
闲来更试丝纶手,新钓江鲈一尺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枯萎的草丛带着烟雾般的湿气,树木叶子变得枯黄,空旷的城市里显得萧瑟,让人忍不住思念家乡。大雁高高飞翔,月亮孤独地挂在天空中,仿佛在提醒着边疆的荒凉。鱼群退去,只剩下零星的星星点缀在曲折的小桥上。喝醉了的眼睛昏昏沉沉,仿佛迷失在了无尽的荒野之中。闲暇之余,试着展示一下自己的钓鱼技巧,果然钓到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
去完善
释义
1. 衰草:枯萎的草地。
2. 木叶黄:树木叶子变黄。
3. 空城:指城市中无人居住的地方。
4. 摇落:凋谢。
5. 客思乡:离家在外的人思念故乡。
6. 雁高:大雁飞得很高。
7. 孤月:单独的一轮明月。
8. 空塞:空旷的关塞。
9. 鱼退:鱼儿游动时引起的波浪逐渐消退。
10. 残星:即将消失的星星。
11. 曲梁:曲折的桥梁。
12. 醉眼:喝醉后的眼睛。
13. 昏花:模糊不清。
14. 野马:指田野中的雾气。
15. 帖书:贴上纸帖的书籍。
16. 戏草:在草丛中嬉戏。
17. 掣风樯:拉动船帆。
18. 丝纶手:钓鱼的手。
19. 新钓江鲈:刚刚钓到的江鲈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暮色下的景致,作者以衰草、黄叶、空城等景象表达了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感。同时,通过雁行高飞、月照空塞和鱼儿潜游、星星映水等自然现象的描绘,揭示了自然界生态的变化。诗中还描绘了诗人沉醉于书法、垂钓等活动,表现了他在闲暇时悠然自得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兴》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金兵入侵,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方一夔作为一位士人,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感到忧虑和痛心。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之情。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多次应试未中。这使他深感世态炎凉,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更加强烈。他的诗歌往往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个背景下,方一夔创作了《杂兴》这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关切。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